少拿幾百元,提前幾年退休,值不值?
2025年,漸進式延遲退休正式落地,中國70余年來法定退休年齡的首次重大調整,牽動著數千萬勞動者的心。
根據新政策,職工在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后,可自愿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且不得低于原退休年齡下限(男60歲、女50歲或55歲)。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正在出現,不少符合條件的勞動者,明知提前退休會少拿養老金,卻依然選擇提早離開職場。
他們到底在權衡什么?我和幾位選擇提前退休的過來人聊了一下,我發現了五個樸實卻有力的理由。
一、健康與自由,比金錢更昂貴
再干下去,錢是能多拿點,但身體可能撐不到花錢的那一天。一位55歲選擇提前退休的技術工人這樣感慨,在金屬噪音和粉塵中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的體檢報告已連續三年亮起紅燈。
對于從事高危行業或身體受損嚴重的勞動者,提前退休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雖然養老金會因繳費年限縮短而減少,但換回的是調養身體的機會和時間自由。
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健康這個變量沒有系數可以代入,卻是晚年生活質量的最大權重。
二、經濟賬的另一種算法
表面看,提前退休意味著養老金縮水,以一名工齡15年的職工為例,如果提前三年退休,每月養老金可能比正常退休少約130元。
但對靈活就業者而言,每月需自行繳納的社保費用接近2000元,提前退休后,這筆支出立即歸零。
對在職人員來說,通勤成本、工作餐費、職業裝束等開銷隨之消失。
更關鍵的是,養老金年年在漲,且漲幅比例更傾向于低收入人群,初始的差額可能在幾年調節中被逐漸填平。
三、政策紅利里的智慧選擇
新退休政策中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是,彈性區間內的提前退休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提前,而屬于政策允許的正常退休。
這意味著養老金不會因提前而打折,減少只是因為繳費年限較短。
當最低繳費年限已滿足,當繼續工作對養老金增幅有限,當所在行業面臨轉型風險。
提前離場就成了抓住政策紅利的理性選擇,一位提前退休的銷售人員說得直白:現在退,每月拿3000,三年后退,也就3200。
用三年時間換一萬多塊,不如早點開始養老生活。
第四點:時間太寶貴了,想為自己活一回
人到中年,尤其四五十歲這個坎兒,常常會有種頓悟:前半生好像都在為別人活,為父母、為伴侶、為孩子、為工作。
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少得可憐。
上多幾年的班領多一點退休工資,并不能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有質的飛躍,但是提前退休和老伴自駕旅游,實現我們年輕時的愿望…這是多少金錢都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提前退休后,終于能拾起年輕時因工作繁忙而擱置的興趣愛好,或者去參與志愿服務、發展點小副業,甚至實現環球旅行的夢想。
這些,都需要大塊的時間,提前退休,就是搶回時間的主動權,在身體還算硬朗、精力尚可的時候,去彌補人生的遺憾,真正為自己活一回。
第五點:對未來的不確定焦慮
怕等不起,也怕熬不住,這點很現實,也帶著點無奈,一方面是對自身承受力的擔憂,怕再熬下去,身體或精神會徹底崩潰。
另一方面,是對政策環境的焦慮,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趨勢,讓很多職場人心里打鼓。
與其被動等待未知的、可能更嚴苛的退休政策,不如在規則還相對明確、自己還能主動選擇的時候,把握住提前退休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