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7月7日公布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3174億美元,黃金儲備連續8個月增持。這一動態背后,是中國戰略物資儲備體系的系統性升級——據海關總署數據,近半年來,10萬噸鎳已通過印尼、菲律賓等渠道完成低價收儲,相關儲備庫建設同步在沿海五省啟動。這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布局,再次讓西方意識到:在戰略物資博弈中,中方總能比美國早走一步。
馬六甲海峽(資料圖)
這10萬噸鎳的入庫,是中國應對全球礦產資源變局的縮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鎳作為三元鋰電池核心材料,其需求將在2030年前增長5倍,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球60%以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以來,中國鎳礦進口量同比激增45%,采購均價較2022年峰值下降38%,正是抓住了印尼鎳礦增產、菲律賓政策松動的窗口期。這種“低價抄底”策略,不僅降低了儲備成本,更在全球供應鏈埋下“先手棋”。
與西方單一的政府儲備模式不同,中國構建了“國家儲備+商業儲備+產能儲備”的三維體系。以鎳為例,除了10萬噸實物儲備,國內六大鎳業集團已與印尼青山工業園簽訂長期供應協議,鎖定未來5年300萬噸鎳鐵產能。這種“實物+產能”的雙保險,在IEA看來,“使中國在應對供應鏈中斷時擁有比美國多30%的緩沖空間”。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將稀土、鉑族金屬等新興戰略物資納入儲備目錄,而美國直到2025年才跟進調整關鍵礦產清單。
美國戰略儲備體系存在明顯短板。以石油為例,其戰略石油儲備(SPR)在2022年俄烏沖突中釋放1.8億桶后,至今未恢復至歷史峰值的50%,且儲備布局集中在墨西哥灣,易受颶風等自然災害影響。相比之下,中國已建成舟山、鎮海等八大儲備基地,形成“沿海+內陸”的網狀布局,儲備規模相當于90天進口量,達到IEA標準。這種差異折射出兩種戰略思維:中國注重“未雨綢繆”,美國習慣“頭痛醫頭”。
西方儲備政策常受政治周期干擾。特朗普政府曾推動“加密戰略儲備”計劃,要求擴大稀土儲備,但拜登執政后卻將資源轉向傳統能源,導致美國稀土冶煉能力仍不足全球5%。反觀中國,《礦產資源法》明確將戰略物資儲備納入法治化軌道,2024年修訂案更首次將氫能電池材料鉑族金屬納入儲備范圍,這種前瞻性立法讓儲備體系具備“自我進化”能力。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指出,中國儲備體系已從“被動應急”轉向“主動防御”。
印度尼西亞一處鎳加工和冶煉中心(資料圖)
稀土是這場博弈的典型案例。中國掌握全球90%的稀土冶煉產能,而美國本土稀土礦開采后仍需運往中國加工。2024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同比減少15%,直接導致美國F-35戰斗機生產線因釹鐵硼磁體短缺被迫減產。盡管美國聯合盟友推進“稀土去中國化”,但其稀土戰略儲備僅能維持6個月,而中國通過緬甸、越南等替代渠道,已形成多元化供應網絡。
在能源領域,中國同樣搶占先機。2024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協議,將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提升至380億立方米,同時加快頁巖油開發,四川盆地頁巖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反觀美國,其頁巖油開采因環保政策限制,產量增速已從2023年的12%降至2024年的4%,戰略石油儲備恢復進度滯后于預期。這種“增量+儲備”的組合,讓中國在應對能源危機時更具彈性。
隨著科技發展,鉑族金屬、石墨烯等新興材料成為新焦點。中國已在青海鹽湖布局鉑族金屬提取項目,預計2026年產能達50噸,而美國相關儲備幾乎為零。同時,中國石墨烯專利數量占全球60%,并建立萬噸級儲備庫,這種“技術+儲備”的雙重優勢,可能在下一代儲能技術競爭中形成壟斷。
IEA警告,到2035年,全球銅礦供應缺口可能達30%,而中國已通過中鋁集團收購幾內亞博法鋁土礦,鎖定未來20年10億噸鋁土礦資源。這種“資源+通道”的布局,使中國在應對馬六甲困局時擁有更多選項。相比之下,美國過度依賴南美鋰礦,其“礦產安全伙伴關系”進展緩慢,供應鏈風險顯著高于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10萬噸鎳的入庫,只是中國戰略物資儲備體系的冰山一角。從稀土到鎳、從石油到黃金,中國正通過法治化、多元化、前瞻化的儲備布局,構建抵御外部風險的“超級防火墻”。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將儲備體系與產業升級、國家安全深度綁定,形成“儲備-生產-技術”的閉環。當美國還在為儲備政策爭吵不休時,中國已用行動證明:在大國競爭中,戰略遠見比短期博弈更重要。未來的全球供應鏈版圖,或許將因這種“中國范式”而徹底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