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將四川成都西部片區等11個地區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作為承擔國家戰略使命的重要實踐單元,成都西部片區圍繞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城鄉產業協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等重點領域展開了原創性差異化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批極具價值、可復制可推廣的 “成都經驗”。
今天,一起來看成都市大邑縣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多元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今日關注大邑縣
一起來看
大邑縣深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四川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改革任務,依托梅李大坪林盤良好生態本底,探索開展特定區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深度聯結多方利益,建成“望青來”露營基地、石玖社等生態康養度假優質項目,打造親子果園、菜園、茶園等農旅融合消費新場景,生態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效益。
望青來野奢營地
總體考慮
2019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委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賦予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驗任務,要求探索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大邑縣梅李大坪林盤公園背靠龍門山脈,屬于典型的山區喀斯特地貌,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優異,山水林田等生態元素多樣,擁有老貫頂林盤等5個特色林盤,森林覆蓋率達85%。
大邑縣發揮梅李大坪林盤公園生態資源優勢,通過村集體經濟公司搭臺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打造生態農業、生態文旅、生態康養等“生態+”產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集體、村民、企業多贏共富,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創新舉措
探索開展區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摸清生態產品資源底數
在完成大邑全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形成《大邑縣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試行)》的基礎上,探索開展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評價,全面調查梅李大坪林盤公園內的5000畝森林、1500畝農田、1000畝耕地等生態資源,從生物質供給、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固碳、局部氣候調節、旅游康養等生態功能類別計算生態產品價值,用數據作為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的支撐。經核算,生態產品總值為31524.35萬元,其中,旅游康養占比最大為63.30%。
鶴鳴梅李大坪林盤
深度聯結多方利益
打造“集體+村民+社會企業”利益共同體
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公司,發動村民入股、入社、入職,統一組織規范管理和培訓,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周邊環境治理保護等事務的積極性,全面打造“三區”(社區、小區、景區)聯動空間場景、三產融合發展場景、便民便客服務場景和多元共建共治場景。由鎮集體經濟發展公司牽頭舉辦李花節、采摘節等大型活動直播推介產品資源,成功招引社會資本2.5億元,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資產、資源、資金入股的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建成“望青來”露營基地等合作項目。
創新挖掘開發生態資源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依托金蜜李、桂花、青梅等本土特色生態農產品,以綠色農耕為主題,開發親子果園、菜園、茶園,吸引游客認領果樹、承包菜園,既為農民提前鎖定農產品銷路,又為游客提供“生態”“親子”“歸鄉”等新消費場景,推動生態農業和生態文旅聯動發展。
溪地·阿蘭若民宿
依托梅、李、銀杏、桂花、紅豆杉等生態植被和清新宜人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產業,引入新村民以禪道文化為主題打造石玖社等特色主題民宿項目,回引鄉民建成霧隱山居、鶴頂農莊等高端精品民宿,引導本土匠人改造舊居為“禪意院子”,將優越的生態資源充分轉化為經濟效益。
成效亮點
梅李大坪林盤公園經過科學保護修復和開發,全力做大金山銀山,積極加強生態創新創造,大力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切實推動生態資源、生態優勢向生態經濟、生態價值轉變,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生態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登上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向全國生動呈現了“萬畝梅花齊盛開”的美麗生態和自然景觀。生態產品價值不斷提升,2024年全年梅李大坪林盤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00余萬元。
? 來源 | 四川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