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業正經歷一輪管理層大調整。貴州茅臺、酒鬼酒、習酒等酒企在2024年“換帥”,2025年以來,又有十余家白酒企業高管更迭,包括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金種子酒總經理何秀俠辭任,而貴州習酒總經理萬波,茅臺集團副總經理向平、張貴超履新。
白酒企業這一輪重要人事變動中,不少“75后”“80后”走上重要崗位,管理團隊更趨年輕化。與此同時,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轉折期,業績增速放緩,庫存高企、價格倒掛成為普遍現象,而且白酒消費從“渠道端”向“消費端”轉向。對新管理團隊而言,如何更好應對這些行業周期中的問題,已是當務之急。
多酒企高管接連調整
近兩年,白酒企業高管人事調整信息接連不斷。2024年,貴州茅臺、貴州習酒、國臺酒業、酒鬼酒、金沙酒業等“換帥”,五糧液、水井坊、舍得酒業等總經理、副總裁等高管更迭。進入2025年,酒企高管人事變動持續,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十余家酒企發生重要人事變動。
1月,肖衛吾擔任寶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寶豐酒業經營管理工作。
2月,郎酒銷售體系完成新一輪組織升級,青花郎事業部、紅花郎事業部、兼香事業部三大品牌事業部升級為準公司制度運行,多個事業部管理團隊進行人事調整。同月舉行的孔府家酒2024年總結表彰大會上,石新勇以孔府家酒業董事長、總經理身份出席。
3月,舍得酒業副總裁兼鄒慶利辭職,公司總裁唐琿暫代其職責。
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人事調整通知,推薦萬波為貴州習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總經理人選,推薦劉安勇為貴州習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人選。此前,萬波就以習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提名人選)、總經理(提名人選)身份出席多項會議和活動。
6月,楊衛國辭去洋河股份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卸任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雙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同月,華潤啤酒董事長侯孝海突然離職,向平、張貴超被推薦為茅臺集團副總經理人選。
7月,張聯東辭去洋河股份董事長等職務。張聯東于2021年2月擔任洋河股份董事長,原定任期屆滿時間為2027年4月。公司官網顯示,洋河股份(蘇酒集團)黨委書記為顧宇。隨后,洋河股份董事會提名顧宇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任期與第八屆董事會任期一致。
同月,“華潤系”2022年收購的白酒企業金種子酒發布公告,公司董事、總經理何秀俠辭職。何秀俠于2022年7月出任總經理,標志著金種子酒全面進入“華潤時間”,但歷經3年調整,金種子酒至今仍未走出虧損。
團隊更年輕化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新上任的酒企高管中,不乏“70后”“80后”,比如貴州習酒總經理萬波為“70后”;被推薦為茅臺集團副總經理人選的向平、張貴超分別為“70后”“80后”;洋河股份黨委書記顧宇為“75后”。
實際上,2024年的酒企高層人事變動中,“70后”或“80后”便已普遍接任企業領導崗位,如貴州茅臺董事長張德芹、五糧液總經理華濤、瀘州老窖集團總裁廖俊、貴州習酒董事長汪地強等均為“70后”。還有部分“酒二代”登場,如閆凱境(1979年出生)接替父親閆希軍擔任國臺酒業董事長,華致酒行創始人吳向東之子吳其融(1996年出生)進入董事會擔任非獨立董事。
在東方證券分析師看來,當前白酒行業處于產業周期底部,非常考驗領導層業務管理能力,高管任命上也更加注重在酒企有過管理經驗的人員。隨著酒企高管團隊更加年輕化,市場化機制強化,有助于酒企更加靈活地推動改革。
有酒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分析表示,未來的行業競爭,將聚焦于組織韌性、品類創新與用戶運營能力。酒企管理層對技術派高管的重視等,意味著白酒行業在深度調整期下競爭邏輯的根本轉變:從粗放擴張轉向專業化、精細化運營,助力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
面對市場大考
近兩年,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轉折期,部分酒企的管理層變化,與此不無關系。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酒企在業績壓力下的戰略焦慮,亟須扭轉業績下滑,改善價格體系,實現穩價、提振信心;另一方面,面對新消費時代,酒企希望主動求變,借助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實現轉變和提升。
中國酒業協會6月18日發布的《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以來,酒企紛紛采取調價手段以應對庫存壓力,然而,調價行為暫未對庫存壓力產生明顯改善作用。根據2024年年報,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貨達到1683.89億元,同比增加192.9億元,其中13家存貨增長,較2022年、2023年繼續上升。
另據中國酒類流通協會6月28日發布的《2025中國酒類零售連鎖行業發展白皮書》,在影響酒類連鎖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中,79%的企業認為,價格倒掛影響企業經營利潤,成為影響企業增長的最大因素。89%的企業認為,目前企業經營成本過高,而有50%的企業提到庫存壓力過大、單店盈利差對企業日常運轉等產生影響。
不難看出,對酒企新管理團隊而言,解決庫存壓力、價格倒掛問題,拓展新的營收增長點等,可謂燃眉之急。
一位河南酒商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其銷售的白酒產品中,主銷價格帶從過去的三四百元,下探至兩三百元,百元以下大眾口糧酒比較受歡迎。而兩年前熱銷的500元至800元次高端名酒,價格倒掛最明顯。在該酒商看來,酒企管理層需要考慮重新調整產品布局,推出更具親民價格的高性價比產品,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需要重構廠商關系。白酒逐步從“渠道端”向“消費端”轉向,新的消費需求、消費趨勢和特點,要求應用新的管理思維和戰略舉措,這也是對酒企管理層的考驗。
在業內人士看來,酒企新管理團隊能否通過數據賦能而非渠道壓制,激活經銷商服務價值;能否推出更多消費場景,讓白酒消費不只局限于佐餐;能否在產品定位、包裝設計、容量定價等方面契合年輕群體的特色需求,將是搶占新增長點、實現逆風向上的關鍵之一。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李嚴
校對 楊許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