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
明顯感覺到,我生活的時代,我生活的城市和這座城市的人,到處都在轉型。
大約在千禧初年到2017、2018年左右,我們友人之間小酌多數是喝紅酒,不管真懂還是假懂,總得在飲上一口后,用風雅感性的詞匯評價一番。為此我還浮光掠影地研究過幾年紅酒,寫過不少相關文章。
后來,紅酒熱潮漸漸退去,進入平臺期,身邊友人們小酌的風格偏好漸漸往白酒方向轉化。
前幾年某次友人小聚,我坐在中醫藥大學少壯派教授身邊,他執意鼓勵我喝點白酒,說是補氣、抗病毒。從此我小酌時的主流佐餐酒換成了白酒。記得那天還有友人往白酒壺里加了半壺蒜瓣,說是能殺滅病毒。坊間也有“加了蒜片的光瓶玻汾,能喝出青花汾的味道來”的傳說。
杯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世界六大蒸餾酒的誕生地都分布在北緯25~40度之間,中國的兩大名酒帶——川貴名酒帶和江淮名酒帶,都處于這個地理位置。
有很多年,白酒一直延續高端化的宏大敘事,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氣勢,代言人都是影視劇里常常出現的帝王將相,再低調也是千里江山、雄厚激蕩的調性,白酒似乎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那些年,飛天茅臺、青花汾40、五糧液的普五八代、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洋河夢之藍M9以及許多名酒的年份酒是宴會上的社交標簽和社交貨幣,政務商務是主要需求。
如今,飯局逐漸清流,回歸初心,白酒的屬性也從商務宴請工具,逐漸迭代進化為情緒價值實現媒介。
這幾年,社會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層次的轉變,消費者對消費場景更為細分,更享受白酒酒體本身的賞味價值,享受三五友人輕松小酌帶來的愉悅情誼。且政策層面也對公務接待與部分商務場合的飲酒標準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這也無形中重塑了大眾的飲酒場景與選擇邏輯。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之際,受沖擊最大的,是在白酒高端化浪潮中崛起的那些酒企。龍頭超高端白酒仍是硬通貨,具有收藏價值,而不少非龍頭的高端酒價格紛紛跳水,價值變得很不確定;而低端白酒靠跑量,消費群體固定,倒也平穩;競爭最激烈的是二三線白酒。
據白酒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下半年,50~100元的高線“光瓶酒”與250~450元的次高端酒,將成為兩個最熱門的價格帶與新剛需。
| 白酒十大“光瓶酒”
如今的小酌聚會中,光瓶酒時有出現,當然桌上也總有幾個能一眼辨認出光瓶酒實際價值的資深酒客。
后來我才知道,光瓶酒市場如今已經極速擴容,名酒品牌也躬身入局這一賽道。光瓶酒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詞,而成為理性回歸的標志之一,是品質與性價比平衡的產物。
比如山西汾酒憑借包括光瓶酒“玻汾”在內的產品矩陣,實現非常好的業績。
我熟悉的光瓶酒還有著名的金門高粱。金門高粱是中國臺灣省的三大名酒之一,產自金門島,是一款清香型白酒。它從誕生背景到風味特征,都是中國白酒中非常獨特的存在,入口綿,落口甜,滋味獨特,余韻悠長。
金門高粱在臺灣市場的占有率達80%以上,是中國臺灣白酒的頂流,在中國大陸也有售賣,在廈門有子公司,是跨海峽品牌,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互動的特殊載體。
某次聚會,友人帶來了一款神秘的光瓶酒——李渡高粱。據說這瓶酒已經賣到一千元以上。李渡是江西南昌的品牌,定位是稀缺光瓶酒,消費群體十分小眾,屬于元窖香型,源自千禧初年發現的一個元代窖池群。
當然,會買李渡高粱的人基本對白酒都有著較深刻的認知,而不懂酒的人,基本不會被收割。
當下很多商務宴請使用的白酒也移向三四百元的價格帶。在這一價格層級的次高端白酒中,醬香、濃香、清香及其他香型覆蓋范圍較廣,可選擇的品種較多。
以前的次高端酒常常對標高端酒,試圖做成“平替”,但在社會消費方式與偏好深度轉型的當下,排場早已不再重要,風味價值、差異化價值等等才會成為與消費者深度互動的鏈接點。
作為私人聚會宴飲需求,如今次高端和中端白酒的爭奪已近紅海。劍南春的金劍南K6,洋河的夢之藍M3、M6,五糧春,沱牌舍得,古井貢的古16,紅花郎10、15,習酒1988、金鉆,水井坊井臺,瀘州老窖窖齡90,汾酒青花20、30等等都給我較好的微醺感受。還有一些區域酒,比如衡水老白干,明光的53度明綠液,還有保定的劉伶醉、叢臺酒、黔臺酒等等,也都各有各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明光酒。這款安徽名酒有著深厚的底蘊,但在全國市場存在感并不強。2021年明光酒業被古井貢并購,從年營收不到3億,到2024年的超10億,業績高速增長。
產品線中的“明綠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味蕾記憶:明綠香型,以安徽明光特產綠豆作為主料釀造,入口有綠豆沙特有的甜潤,且不上火。
今年春天,我去明光采風,在女山湖畔第一次喝到明綠液,53度的高度白酒竟十分清新適口。
好友推測南社才子、著名學者陸澹安先生每天喝一點的明光綠豆燒,就是“明綠液”的前身。
有個現象值得注意:不少全國高端名酒做下沉市場時,做出的大眾口糧酒口味常常差強人意,而之前最擅長大眾口糧酒、有著深厚本地化根基的區域酒恰恰相反,做出的中高端酒往往有著更穩健出色的表現。
白酒主力也正在代際更迭。年輕人的飲酒偏好、消費邏輯,與他們的前輩50后、60后、70后和85前,都有了很大區別。
年輕人不需要濃醉,那多少有點爹味,他們更傾向于低度酒,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對高端白酒的認知度有限。
國內白酒圈都在發力年輕人市場,爭奪年輕人已是幾乎所有白酒企業當下的重要課題。頭部酒企不斷開辟賽道,推行年輕化策略。比如茅臺的藍莓氣泡酒、瀘州老窖的白酒風味氣泡酒、汾酒的桂花汾酒等都從生活方式、口感風味、體系表達等方面,貼近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且不失原有的風土傳承。而《黑神話:悟空》游戲的橫空出世火爆了山西文旅,汾酒和山西文旅還共同開了觀汾小酒館。
這是由年輕人掀起的酒飲新革命,當然,“降度”不是簡單的勾兌,而需要技術的加持,以避免風味流逝。
白酒的香型發展是一個輪回。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清香時代;80年代中期到2015年左右,是濃香時代;2015~2023年,是醬香時代。
2023年以后,社會經濟進入調整轉型,清香型白酒迎來了歷史性轉機。到本屆年輕人似乎更偏愛清香型白酒。2025年將成為以汾酒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加速增長的元年,迎來特色化復興之路。
當然,在魔都我喝過最多的仍是醬香型酒,包括飛天茅臺、茅臺的徒子徒孫、各路茅臺鎮酒,還有茅臺的各路仿品(比如各“戰區茅臺”“行業專供”茅臺等,都有著神秘非凡的身世,故事一堆),當然,還有一些正統的、清高的、不擦邊的醬酒。
因緣際會,十年前我還去過一次茅臺鎮。群山環繞的茅臺鎮,赤水河安靜的流淌,酒鋪一家挨著一家,高溫高濕少風的河谷微氣候和當地微生物群,方能釀出其他地域難以復刻的茅臺酒。
茅臺鎮巔峰時期曾有過3000多家酒廠,據說如今還剩1000余家。當然,中國最好的醬酒毫無疑問是飛天茅臺,它的味型是茅臺鎮其他醬酒難以匹敵與復刻的味道。
前幾天我用美團在奧樂齊買些小東西。意外的發現當天有奧樂齊專賣的茅臺鎮53度醬酒。這款99.9元人民幣的茅臺鎮醬香還在酒瓶上標明大曲坤沙,我的好奇心被勾上來了,遂順手加入購物車。
在貴州方言中,“坤”意為完整,“沙”指高粱。與“碎沙”“翻沙”等工藝相比,大曲坤沙工藝是醬香酒中最嚴苛的釀酒工藝,釀造成本極高,周期最長,出酒率低,但酒體最為醇厚,香味復雜,飛天茅臺就是個中翹楚。
老友在好幾次聚會中說到過奧樂齊專賣的茅臺鎮53度醬酒。這款酒剛上市的半個月銷量爆棚,很難買到,是很多年輕人的“第一杯茅臺”。德國超市賣99.9的中國茅臺鎮醬酒,本身也給人的白酒認知來了一次祛魅。
而通過自有品牌模式、直采、縮短中間環節等方式實現成本壓縮,既需要平衡品質、維護產業健康生態,又要實現消費者對于物美價廉的需求,奧樂齊也并不容易。
20分鐘后,酒送來了。包裝是簡單的白瓷塑封,簡而不陋。開蓋,聞香,試飲……一言難盡。
我和友人形容,這酒好比某平價日式小酒館的刺身,是真的,新鮮也是新鮮的,吃不出什么毛病,但,總歸不像。可能還得放上三五年。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感受,并非專業酒評。
這瓶喝了二小盅的奧樂齊茅臺鎮醬香還能干什么,我一直沒想出來。也不知是否上頭。家里有不少楊梅,但友人說,泡楊梅,要用清香型的汾酒。
后來我買了幾塊的光明牌中冰磚,澆上一點,奧樂齊醬酒配上海冰磚,倒也風味斐然,適合魔都的夏天。
No.6442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何菲
作者:專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上海市知聯會會員,國家二級音樂編輯,SMG知聯會會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