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接受本國記者采訪時,發表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言論。他竟然提出,鑒于中國率先簽署了《東南亞無核武器條約》,為了彰顯所謂的“誠意”,中國應率先銷毀全部核武器,以此推動東南亞實現“無核化”目標。
僅僅過了五天,這位防長再次語出驚人,似乎菲律賓正在一步步逼近危險邊緣!
當地時間7月9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路透社專訪中發表了一番引發廣泛關注的評論。他表示,無論美國總統是特朗普還是其他候選人,在短期內,中國都不太可能與菲律賓在南海爆發軍事沖突,因為中國的軍事決策完全基于自身戰略考量。
顯然,這位部長清楚中國不會受美國左右而輕易動武,但他的發言也透露出菲律賓高層近來的某種“自信”。
近期確實傳出了一些對菲律賓較為有利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計劃向菲律賓提供6艘二手護衛艦。
根據路透社援引日本《讀賣新聞》7月6日報道,日本擬向菲律賓出售六艘二手驅逐艦,以應對所謂“中國海洋擴張”。作為美國盟友的日菲兩國正加強協作,試圖牽制中國。中方此前已多次明確反對任何拉幫結派、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加劇緊張局勢的行為。多名日本官員證實,日本防衛大臣與菲律賓國防部長于6月在新加坡會晤期間確認了此事,預計此次將出口六艘逐步退役的“阿武隈”級護衛艦。盡管石破茂政府尚未正式表態,但西方及菲律賓媒體頻繁炒作此事,菲方高層對此頗為自得。基于此背景,菲防長近日高調呼吁中國放棄核武器,稱唯有中方去核化,才有資格推動東南亞無核倡議。
近年來,菲律賓持續在南海制造摩擦,美西方國家不時派遣軍艦開展所謂“自由航行”,同時聯合菲律賓及其他伙伴國頻繁在中國南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習,這使得小馬科斯有了挑戰中國的底氣,也因此讓菲防長顯得愈發狂妄。然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今的中國正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出擊。
不過目前我國最核心的戰略任務仍是收復臺灣!
若中美之間發生沖突,其爆發點更可能出現在臺海而非南海。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軍事實力薄弱,根本無法與中國大陸正面抗衡。
美國在該區域進行戰略布局,意在通過制造緊張局勢牽制中國在臺海方向的注意力。對于菲律賓而言,其實力遠不足以與中國展開全面對抗。理智的做法應是與中國展開對話,尋求和平共處之道。
然而,這一思路明顯與美國的戰略意圖背道而馳。美國不斷煽動菲律賓在南海挑釁,目的有二:一是維持南海緊張局勢熱度;二是通過多點施壓,分散中國兵力部署,企圖令中國在臺海與南海兩線作戰中疲于應付。但實際上,中國并未被美國這一策略所牽制,反而在與美菲博弈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海軍實力。
其次,稍具戰略眼光的人都能意識到,一旦臺灣問題得以解決,南海與釣魚島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局勢將豁然開朗。倘若中國完成統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將大幅衰退,最終不得不選擇退讓。屆時,失去外部支持的菲律賓軍隊,又豈敢繼續挑釁?
因此,菲律賓防長不應誤判中國大陸當前未采取強硬手段為軟弱表現。事實上,中國大陸早已制定周密戰略,對于優先解決哪一問題能夠取得最佳成效,軍方有著清晰判斷與長遠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此前曾一度低調處理相關爭議,而賴清德當局近期卻表現出異常焦慮。
近日,臺島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漢光41號”實兵演習拉開帷幕。首日即出動168艦隊多艘艦艇及2艘攻擊無人艇。據臺媒報道,此次演習預計將延續10天9夜,幾乎是以往時長的兩倍,并動員超過2.2萬名預備役軍人,無論是規模還是時長均創歷史新高。演習內容主要圍繞應對“灰色地帶干擾”“聯合反登陸作戰”“城市持久防御”等科目展開,明顯針對中國大陸可能采取的軍事行動。
賴清德妄圖以臺北街頭平民的生命為籌碼,迫使美軍介入臺海事務。然而現實情況是,中美防長之間的溝通渠道始終保持暢通,五角大樓的模擬推演報告第37頁明確指出:一旦臺軍率先發動攻擊,美方所謂“協防承諾”將立即失效。顯而易見,在臺海與南海兩個方向上,特朗普政府目前并未做好充分準備。當下,移民危機和“對等關稅”議題已令白宮焦頭爛額。
對于上述局勢演變,各位讀者又有何見解?歡迎留言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