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占據著優勢,但這場戰爭極大的消耗了俄羅斯的精力和國力,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遭遇,或者說付出的血的代價,也讓我國學習到了三大鐵律。
俄烏戰場上的俄軍
宜快不宜慢,宜小不宜大
首先是戰爭需要宜快不宜慢,宜小不宜大。
一場小規模、快速的戰爭對國家的沖擊是最小的。如果戰爭規模變得巨大,且持續時間拉長,那么這場戰爭對國家的負面影響將越來越大。
俄羅斯面對著當前的俄烏沖突,單單是一個軍費問題就能“拖死它”了。
俄烏戰場上的俄軍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的年軍費不過600多億美元。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的軍費一直在持續提升。
到2024年時,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已經達到了10.4萬億盧布(約合1119億美元),占其GDP的6.7%左右。
并且俄羅斯的軍費提升依舊沒有停下來,到2025年時俄羅斯的軍費預算漲到了13.5萬億盧布(約合1343億美元),比昨年又多了200多億美元。
俄羅斯軍費開支越來越高
要知道美國在此前持續20年的“中東反恐戰爭”中,軍費最高的時候都沒有達到GDP的5%。在戰爭結束后,美國一年的軍費僅占其GDP的3%到3.5%左右。
中國就更低了,雖然中國目前一年的軍費達到了2000多億美元,但中國軍費僅占GDP的1.2%到1.3%左右,是中美俄三國中最低的。
巨大的國防開支對國家的壓力自然是巨大的,歷史上因為戰爭導致財政崩潰的國家比比皆是。
并且持續的戰爭會推高俄羅斯的軍工占比。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不斷將大量民用工業轉入軍工,導致軍工占工業的比例越來越大。
俄羅斯軍工
這種現象會推高俄羅斯的通貨膨脹,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物資匱乏。
可以說這場俄烏沖突已經對俄羅斯造成了巨大、長期的負面影響,且影響還在隨著時間推移持續發揮作用。
其實當年的中國也面臨著和俄羅斯類似的問題,但中國的做法就要聰明多了。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對于戰爭的控制就堪稱“出神入化”,在攻陷越南首都的最后一道地理防線——諒山,證明了自己有攻下越南首都的能力后,就直接結束戰爭撤兵了。
這一行為僅僅使得中越之間出現了小規模的軍事對峙,雙方的軍事對抗僅僅停留在兩山地區。
中越兩山輪戰
并且中越兩國的體量差距,要遠大于俄烏之間的體量差距。
1979年時中國人口是9.75億人,越南人口是0.51億人,二者的差距是19.11:1。
俄烏沖突爆發時的2022年,俄羅斯人口是1.44億人,烏克蘭人口是4100萬人,二者比例是3.5:1。
俄羅斯相較于烏克蘭沒有太大的體量優勢,戰爭持續時間還非常長,規模非常大,那么俄烏沖突對其的影響自然遠大于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中國的影響。
俄羅斯相對來說沒有特別大的體量優勢
對于美國應該“放棄幻想,準備斗爭”
其次是“放棄幻想,準備斗爭”。
現在的俄烏沖突的起因從根本上說,源于北約的不斷東擴。而北約的不斷東擴,某種程度上來說源于俄羅斯的縱容。
俄羅斯一直在縱容北約東擴
在蘇聯解體之后北約不斷東擴,直到烏克蘭也隱隱有了加入北約的跡象。俄羅斯懼怕烏克蘭真的加入北約,就在2022年掀起了俄烏沖突。
而北約不斷東擴的過程中,俄羅斯基本是什么事情都沒做。甚至在2010年之前,俄羅斯還多次申請加入北約。
從當時的情況就不難看出,俄羅斯的打算是縱容北約不斷東擴,然后自己也加入北約。
但是俄羅斯幾乎不可能加入北約,因為北約發展到冷戰后,已經成為了美國用于控制歐洲各國的工具。
北約已經成為了美國控制歐洲的工具
如果俄羅斯也加入北約,那北約的老大到底是美國還是俄羅斯?
所以站在能控制北約的美國的角度上,它自然不會允許俄羅斯加入。
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后,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系急速惡化,俄羅斯要加入北約就更不可能了。
也正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半島事件”,才讓俄羅斯認清了局勢,放棄了加入北約的幻想。
但此前俄羅斯對北約的縱容已經不可挽回,“克里米亞半島事件”爆發時北約已經東擴到了烏克蘭。
克里米亞半島
歷史上但凡俄羅斯沒有心存幻想,在北約東擴的過程中做點什么,當前的東歐局勢說不定都不會變成這樣。
開戰之前要做好充足準備
最后是不打無準備的仗。
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準備不足。
2022年2月下旬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時候,總兵力差不多就20~30萬人,其中還有一大半是以武裝警察為首的“二線部隊”。
俄烏沖突初期俄軍出動兵力相當少
很顯然,這個規模的軍事力量就不是沖著打大規模戰爭去的。
對于俄羅斯的戰爭目標,目前有俄羅斯想要推翻烏克蘭現政府,建立親俄政權,以及俄羅斯單純只是想占領東烏克蘭四州兩種說法。
但不管哪一種,10來萬正規軍加上20來萬二線部隊都很明顯不夠。
截止至2025年5月,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部署的兵力加起來有大約70~80萬人,遠大于俄烏沖突初期的人數。
現在俄羅斯在戰場上部署了70、80萬兵力
很顯然,面對烏克蘭這種規模的對手,俄軍也要維持幾十萬人的軍隊規模才能在戰線上保持優勢。
如果俄羅斯當初要推翻烏克蘭現政權,建立親俄政權,那么戰爭初期的30萬人就更不夠了。
戰爭準備的不足帶來了這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了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大規模化。
相比較之下,當年中國打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優勢比今天的俄羅斯更大。但當時中國出動了大約22萬人正規軍,在邊界線后面還有20~30萬人壓陣,總兵力達到了50~60萬人。
中國打擊越南是獅子搏兔尚用全力
并且當時中國還出動了大約500輛坦克,打了一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叢林坦克戰”。
中國當時“獅子搏兔尚用全力”,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糟糕了。
信息來源:
【1】每日經濟新聞·《突發!俄海軍副司令陣亡!俄方公布:補充兵員超22萬人》
【2】中國青年報·《2025年,俄羅斯軍費再創新高》
【3】參考消息·《佩斯科夫:俄軍費開支占GDP比重達6.7%,“需要特別關注”》
【4】環球網·《外媒:2025年俄羅斯國防開支預計為13.5萬億盧布,較2024年大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