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真如鎮街道天匯廣場15號樓的大廳,溫暖精致的布置讓人耳目一新,樓宇綜合服務站為樓內的住戶和商戶提供“家門口”的黨務、民生和營商服務,墻面上樓道治理小組、黨員亮身份和豐富的樓組活動剪影傳遞著濃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描繪出“兩樓一平安志愿者”的美好畫卷。
作為一幢大型商住兩用樓,天匯廣場15號樓內有466戶住戶和39家企業,住戶中有九成是租戶,體量龐大、流動性高、治理難度大。真如鎮街道天匯樓宇黨委將“黨建+樓道”的力量深深植入15號樓,不斷加強樓組治理,將這座復雜的商住兩用樓打造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樣板。
“聚起來”
趣緣聯誼打通樓組“次元壁”
在治理工作開展初期,天匯樓宇黨委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樓內多元化的群體凝聚起來。經過走訪和分析,發現雖然住戶和商戶的職業、家鄉、生活習慣等各不相同,但也具備年輕、喜歡運動等共同點。天匯樓宇黨委以此為切入點,引領樓內黨員、樓委會和“第二梯隊”成員共同開展趣緣社團建設,通過社團將有相同愛好的人召集起來,提升樓組的凝聚力。
在黨組織的推動下,15號樓相繼建立了夜跑、寵物、羽毛球等社團,這些社團成為打破不同群體間“次元壁”的橋梁,化作推動樓組感情升溫的“金鑰匙”。例如在夜跑團中,團員們相互鼓勵、相互指導,從見過面說不上話的“陌生鄰居”逐漸成為親密的隊友,從社團中的交流發展為平日里的問候和幫助,15號樓逐漸由“生人社會”向溫暖的大家庭轉變。
“治起來”
共同參與答出樓組治理“最優解”
有了凝聚力,天匯樓宇黨委趁熱打鐵,搭建“相約星期六”議事平臺,推動開展“樓事樓議”,提升樓組的自治力量。在黨組織的引領下,15號樓組代表們通過議事平臺成立了自治小組,一起商量著制定了樓內的自治規約,并將“天天相見,心心相匯”作為樓組建設的主題,開展一系列自治活動。例如針對樓組大廳閑置吧臺臟亂的問題,住戶們提出將吧臺改造為服務站,通過眾籌的形式將吧臺區域裝點一新,由黨員和治理小組成員輪流值班,為樓內的商戶、業主和租戶提供日常所需的綜合服務,將“天天相見,心心相匯”的主題落實在樓組治理的點點滴滴。
在樓組自治的推動下,15號樓環境更加整潔,秩序更加規范,有問題一起商量、有困難一起幫忙成為樓內的主旋律,各類投訴和抱怨也隨之減少,讓這座多元復雜的大型商住樓成為有愛有序的善治樓組。
“一起來”
樓組輻射社區共建美好家園
15號樓的自治體系成熟后,逐步影響了整個社區和周邊的街區。15號樓孕育的社團吸引了天匯社區和周邊的愛好者,社團隊伍不斷壯大。天匯樓宇黨委推動社團向治理團隊轉變,夜跑團在跑步過程中及時發現并上報途中發現的問題隱患;寵物社團引導居民文明遛狗、規范投喂和管理流浪動物;植物園社團擔任科普講師,為社區的青少年講解自然知識……將趣緣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的提升。
與此同時,15號樓中涌現出的“達人”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來自樓內消防企業的員工成為附近街區的平安志愿者成員,為街區商戶科普消防知識、指導消防演練;樓組治理小組的成員成為業委會成員,帶著樓組治理的豐富經驗為整個小區服務……15號樓的黨建引領樓組建設成為一臺“發動機”,為社區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下來,天匯廣場15號樓將繼續加強“兩樓一平安志愿者”建設,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團結凝聚更多住戶、商戶參與到樓組治理中,讓更多的“天天相見”變成“心心相匯”,共筑美好真如。
記者:普陀區融媒體中心真如分中心
編輯:戴琳
普陀 你好 | 社區為老服務,繪就暖心底色
“物業+養老”,普陀探索“原居養老”新路徑
多學科體重管理,20分鐘“無痕”手術破減重之難
優化離境退稅消費環境!上海出臺三年行動方案
身邊人講身邊事丨邵建萍:巧思繡“新”景,匠心融街情
上觀號作者:上海普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