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芯生命”)披露科創板IPO申請二輪問詢回復,針對集采政策對其主要產品IVUS(覆蓋血管內超聲)系統的影響,公司稱2024年集采后境內IVUS成像導管的銷售價格較集采前下降24%—32%,但帶量采購后公司預計銷售量有望快速增長。
據招股書介紹,北芯生命主要產品為心血管疾病精準診療創新醫療器械,包括IVUS診斷系統、FFR(血流儲備分數)測量系統,公司主要通過銷售一次性使用耗材實現收入。2024年,IVUS系統占公司總營收比例為68.62%。
北芯生命在問詢回復中介紹,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目前高值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已逐步實現常態化。公司核心產品IVUS成像導管于2023年8月被納入集中帶量采購范圍,2024年5月開始,全國各省份陸續執行IVUS帶量采購,截止2024年底所有省份已正式執行IVUS帶量采購。
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北芯生命結合在手訂單以及期后業績情況,分析行業政策變動是否對公司業績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經營業績是否存在下滑的風險。
北芯生命回復稱,集采使IVUS中標價格下降,將提升患者支付能力,有利于IVUS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公司表示,2024年集采后境內IVUS成像導管的銷售價格較集采前的價格下降幅度在24%-32%之間,但受益于集采后銷售量的快速增長,2024年公司該產品境內銷售量及營業收入較2023年分別增長204.6%和108.4%。
北芯生命進一步表示,雖然集采后銷售單價有較大下降幅度,但受益于IVUS成像導管單位成本的快速下降,集采后的毛利率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同時帶量采購后發行人預計銷售量有望快速增長,公司預計境內IVUS成像導管銷售收入及毛利額未來將有較大增長。
北芯生命冀望“以價換量”,推動核心產品IVUS未來實現較大增長,但公司目前仍未擺脫虧損,且IVUS系統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2024年,北芯生命營業收入分別為9245.19萬元、1.84億元和3.16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004億元、-1.552億元和-5373.97萬元,高居不下的銷售費用是造成北芯生命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7588.23萬元、10299.1萬元和1095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2.08%、55.98%和34.61%。盡管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持續下降,但仍顯著高于同行可比公司,據北芯生命招股書披露,2022—2023年,同行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26.04%、23.25%。
與此同時,目前國內市場上的IVUS產品,除波士頓科學和飛利浦等跨國公司外,包括恒宇醫療、開立醫療、博動醫療和全景恒升等本土企業也有相關產品陸續上市,北芯生命未來能否扭虧為盈仍有待時間檢驗。
(經濟觀察網 杜遠/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杜遠
從業10余年,2012年加入《經濟觀察報》,不敢妄言新聞理想,但求專注、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