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落幕,房地產行業的調整已行至深水區。
市場下行、企業暴雷、管理重構三重巨壓下,昔日攻城略地的地產精英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職業遷徙潮。
然而,在這一波洶涌的離職浪潮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悄然浮現:
多位曾執掌千億房企的“掌舵者”,不再簡單地在行業大船間“跳槽”,而是毅然轉身揚起創業的風帆。
他們褪去巨頭光環,以創業者身份回歸,試圖在行業寒冬的凍土上,栽種新生的幼苗。
他們的選擇,是無奈的退守,還是洞察先機的突圍?他們的實踐,又能為迷霧中的行業帶來哪些微光?
今天,我們聚焦三位從千億房企總裁高位之上轉身的創業者,探尋他們如何在行業凜冬中,硬生生鑿出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1
原藍光總裁張巧龍,創立四川聯投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這句老話,被四川聯投董事長張巧龍賦予了全新的實踐意義,四川聯投成立于2021年,創始人為前藍光發展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張巧龍。
1998年西南石油大學工民建專業本科畢業后的張巧龍,分別在設計院及施工單位工作了近8年,2006年正式加入藍光。
在藍光的14年里,張巧龍先后擔任過項目工程師、項目經理、項目總、區域公司董事長等職務,2017年晉升為藍光發展總裁,次年藍光的整體銷售額由600多億邁入了千億陣營。
2019年底張巧龍辭去藍光總裁職務,依舊擔任藍光發展副董事長職務,后來入職彰泰集團任集團董事長兼總裁,2020年底辭職。
從彰泰辭職后,2021年1月張巧龍聯合在能源及地產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張兵以及前正黃集團總裁謝謀安在成都創辦了四川聯投。
張巧龍擔任四川聯投法人及董事長職務,謝謀安擔任公司總裁,采用合伙人機制的項目跟投開發模式。
2021年10月,四川聯投以381萬每畝的價格拿下四川遂寧市河東新區地塊,總占地約41畝,案名為河東意境。
該項目是疊拼和洋房為主的改善盤,周邊配套齊全、坐擁涪江、聯盟河環繞,永盛湖點睛的“雙河雙公園”生態格局,打造出了“人景合一”的江湖公園景觀。
(河東藝境交付實景圖)
憑借著9000-15000元/平的超高性價比及高品質,河東藝境2022年5月首次開盤,截至2024年10月,新房均已全部售罄。
河東藝境熱銷也成為四川聯投的開山之作,也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緊接著,四川聯投又開發打造金牛寬窄學府,并取得開盤即售罄的良好成績,青羊金沙源里目前也實現基本清盤,去年9月拿地開發重慶璞印年底時部分樓棟實現封頂,真可謂是達到了做一成一的節奏。
據聯投董事長張巧龍介紹,目前聯投所有開盤及交付的項目,都來自項目股東自有資金,且自有資金回報率平均在20%-30%。
就在不久前,四川聯投再次出手,經過多輪激烈競拍,以2.61億元競得成都郫都區犀浦板塊的21畝地塊,溢價率超33%。
在濤哥看來,四川聯投采用“人人都是股東,人人都是老板”模式,將資金壓力、項目成敗與每位參與者的切身利益深度捆綁,共享收益,激發出遠超單體責任心的集體創造力。
2
原金基總裁徐波濤,創立中堃置業
2023年4月,南京地產圈小范圍流傳的一封信引起了大家關注,寫這封信的是前南京金基地產總經理徐波濤,這是一封告別信。
徐波濤自2001年就加入了南京金基集團,到2023年離開,在南京金基工作了22個年頭。
在他任職期間,南京金基內憑借優質特色的產品品質,2022年以142億權益銷售金額躋身南京樓市第二位,成為南京本土民營開發一哥。
從金基地產離開3個月后,南京出現一家新的民營房企中堃置業,公司創始人正是徐波濤。
中堃置業成立后很快落地項目,2023年11月拿地,由徐波濤團隊開發的首個項目南京河西賢坤花園,在業內爆火出圈,吸引陸續有非常多知名房企及業內同行現場參觀考察。
(賢坤花園實景)
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周邊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位于南京河西江心洲,是目前河西唯一上市的低密多層新房。
他們推出“一宅一定制”的專屬服務,在戶型、裝修風格、配置和細節四個維度可根據業主需求定制。
同時做到主動準現房銷售,首次公開就做到了80%的實景呈現,讓購房者能直觀感受到項目的品質和未來生活場景。
(賢坤花園實景)
賢坤花園于去年11月開盤,一次性推出全部130套洋房,開盤即熱銷102套,58390元/㎡均價,成為近兩年河西區域唯一一個開盤即無優惠的高端項目。
自賢坤花園成功后,2024年6月、11月中堃置業又分別競得南京秦淮夫子廟以及建鄴區江心洲街道地塊。
最近的南京土拍市場中,中堃置業又再次聯合浙江長住集團開發打造最新摘得位于南京新街口的G05地塊,規劃建設高端低密小高層,又將會是值得期待的高品質樓盤。
中堃的崛起印證了一個樸素真理:無論市場冷暖,對“好房子”的渴求始終存在,缺少的是能做出好房子的“匠人”。
3
原碧桂園區域總李丹俊,創立山源集團
短短幾年,曾經的宇宙房企碧桂園,從最初的100多個區域,經多次縮減后,目前還剩下13個區域公司。
這也意味著這些年來,有著近百位區域總裁相繼從碧桂園離開或者內部轉型其它業務領域。
前不久有市場消息稱:一位前碧桂園區域總裁在縣城創業開公司蓋起了別墅。
李丹俊生于1973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國有部級設計院工作,2001年加入碧桂園。
先后主要擔任過碧桂園豫南區域總裁、重慶區域總裁、地產集團設計管理部總經理、碧桂園博意研究副院長等職務,據稱李丹俊還帶隊參與設計了碧桂園新總部大樓。
2023年重慶轄區下的一個縣城-酉陽縣,山源集團注冊成立,創始人、董事長正是李丹俊。
2024年,李丹俊的山源集團在酉陽做了一個項目酉州田園歸居,總建筑面積60193.46平方米,容積率1.0,綠化率超過30%,由疊拼、聯排、雙拼等多種別墅類型構成。
(酉州田園歸居疊拼別墅效果圖)
去年1月動工,5月首次開盤,當月去化85%,6月份首批售罄,二期啟動。開盤3個月銷售過億元,6個月內以1.8億元認購成績,成為區域別墅銷冠。
均價僅8000元/㎡左右的田園歸居為何為能賣得這么好?
在濤哥看來,一方面創始人原本就是房企設計研發出身的高管,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對縣域中產需求的精準定位。
李丹俊深知,在“碧桂園模式”失效后,縣域中產及更高凈值人群的改善需求被長期壓制。他們渴望的并非“天價豪宅”,而是兼具品質、環境與性價比的真正改善居所。
利用其在龍頭房企積累的設計研發實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將在一二線城市司空見慣的別墅產品理念、空間布局、社區規劃和建造標準,帶到配套相對成熟且有自然稟賦的縣域。在縣域視角下,這就是“錯位競爭”的極致產品主義。
總結
行業凜冬,寒意徹骨。但這三位從千億房企掌舵者轉型創業先鋒的故事,卻如同一簇簇跳動的火苗,映照出穿透陰霾的希望與路徑。
張巧龍的四川聯投,用“合伙人機制”編織了一張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網絡,證明了在“輕資本”、“精投資”模式下,團隊協作與靈活決策如何激發出遠超個體效能的精品創造力;
徐波濤的中堃置業,則以產品為刃,憑“一宅一定制”和“準現房”硬實力出圈,證明無論潮起潮落,真正的價值最終只會流向那些敬畏品質、尊重客戶的產品主義者;
李丹俊的山源集團,則敏銳地將目光投向被遺忘的縣域沃土,用高能級的研發和降維的產品組合,精準掘開縣域中產的改善藍海,驗證了下沉市場改善需求的活躍。
他們的道路各異,但成功的底色卻驚人一致:
告別規模崇拜,摒棄資本依賴,回歸商業的本質——在特定的市場坐標中,用獨特的、難以替代的產品和服務力,滿足特定人群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
他們的故事仍在書寫,成功與否還需時間檢驗。但他們已用行動向行業昭示:
寒冬的廢墟之上,并非只有絕望。在一批人和企業的努力下,真正以居住價值為導向的房地產新生態,正在破土而出。
關于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么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