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尚未平息,以色列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在訪美期間,以色列總理似乎與特朗普達成某種默契,為接下來的軍事部署鋪路。
伊以之間的緊張局勢是否再次逼近臨界點?
美國是否默許以色列采取行動?
據美媒披露,7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設宴款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有以色列官員透露,雙方會談氣氛融洽,并就可能實施的軍事計劃達成一致意見。
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出于對伊朗可能重啟核試驗的擔憂,以色列已為后續軍事打擊做好準備,只待特朗普點頭同意。
而伊朗方面也察覺到局勢緊張,據傳正將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重要核設施轉移至新地點。
伊朗此舉意圖明確,即便遭受打擊,也不會停止核研究,而是采用游擊式策略與對手周旋。
這仿佛預示著新一輪博弈即將展開。原本以為是生死對決,結果卻演變為回合制對抗。
看來以色列確實精力旺盛。
剛結束加沙戰事,轉頭對付胡塞武裝,還不忘向伊朗挑釁,口口聲聲說追求和平,實則更熱衷于戰爭。
如果以色列的說法屬實,那么接下來我們或將目睹新一輪導彈交鋒。
屆時多方參與,場面堪比中東大戰。
有了特朗普的支持,以色列信心倍增,不僅繼續在中東制造摩擦,甚至試圖插手中國事務。
據環球網7月9日報道,一名以色列議員近日高調訪問臺灣,會見所謂“副總統”及“外長”。
公然觸碰中國底線
事后該議員還在社交平臺大肆炫耀,彼此互相吹捧,以色列官方媒體也對此進行報道,無視一個中國原則,將臺灣稱為“國家”。
對于以色列的惡劣行為,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代表發表嚴正聲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色列議員的涉臺言論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并已向以方提出正式抗議,要求立即糾正錯誤做法,消除不良影響。
同時,中方也提醒該議員,應正確看待臺灣問題,認清時代潮流,避免誤入歧途。
中方此次回應已相當克制,給予內塔尼亞胡一定面子,僅針對涉事議員個人行為提出批評,未上升至整個政府層面。
但以色列是否會接受這一立場尚不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國政要,故意觸犯中國核心利益,必然帶有特定政治目的。
有網友分析,此事或與不久前在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國防部長會議有關。
當時各國防長齊聚青島,中國防長董軍親自接見,引發全球關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伊朗國防部阿齊茲的到訪,引發了廣泛討論。
畢竟伊以沖突剛剛緩和,外界原以為伊朗可能會缺席。
沒想到伊朗不僅出席,還似乎帶著明確目標而來。
有分析指出,由于面臨美以的軍事壓力,伊朗可能尋求與中國達成軍購協議,提升國防實力。
從國際形勢來看,伊朗除了從中國采購裝備外,幾乎別無選擇。西方長期對其實施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俄制武器因自身戰事產能不足,且實戰表現不佳。
相比之下,中國武器性價比高、供貨穩定,成為伊朗首選。
因此,在伊朗動作尚未明朗之際,以色列已表現出焦慮,擔心其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
以色列“急躁不安”
以色列駐華外交官白樂濰隨即對中國表態:
“無論是向伊朗提供武器,還是出售軍民兩用設備,抑或支持其經濟發展,此類行為都在破壞地區穩定,世界各國應聯合向伊朗施壓。”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頗具諷刺意味。難道以色列現在能代表全世界發聲了?
不僅如此,她還呼吁中國不要進口伊朗石油,認為一旦切斷伊朗經濟來源,伊朗將陷入困境。
這番言論可謂自說自話,毫無實際影響力。
中國的外交政策何時需要他國指手畫腳?以色列此舉不過是徒勞之舉,最終只會換來一頓嚴厲批評。
以色列受挫后心懷不滿,采取軟性挑釁方式報復,例如竄訪臺灣,制造輿論風波,展現出一種無力發泄的情緒。
對于以色列這類小角色,中方一貫采取冷處理態度。關于伊朗問題,中方立場早已清晰,真正的根源在美國,美國才是伊以核爭端背后的推手。
伊以沖突背后,實際上是大國角力的縮影。
結語
無論以色列如何搞小動作,都無法主導局勢走向,甚至連是否開戰的決定權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棋子,就應認清自己的位置,別妄圖挑戰規則,否則終將自食其果。
參考資料:
環球網:美媒爆:以色列正為再次打擊伊朗的可能性做準備,特朗普或在特定情況下“開綠燈” 2025-07-08環球網: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發言人就以色列有關議員涉臺錯誤言行答記者問 2025-07-09環球網:以在華外交官呼吁中方敦促伊朗“收斂” ,外交部回應 2025-07-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