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12天的以伊沖突中,根據以方和美方的說法,他們已經摧毀了伊朗的核設施跟一大半的彈道導彈發射器,以及幾乎所有的防空系統,讓伊朗損失慘重。
卻沒想到現在西方的謊言被戳破,以色列才是損失慘重的那個,而伊朗居然是大贏家?
?——【·以色列策劃十五年的計劃·】——?
2025年6月以色列派出了空軍轟炸了伊朗的軍事基地等其他重要設施。
隨后在6月21日美國又派出了7架攜帶著3萬磅鉆地彈的B-2轟炸機,空襲了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這三處核設施。
行動結束后,特朗普高調宣布:“伊朗核設施已經完全摧毀。”
與此同時,其他美國高層也紛紛附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已精準命中關鍵設施,重創了伊朗的核能力。仿佛伊朗的核威脅似乎已被徹底消除。
可是,隨著多家媒體的持續跟進才發現美軍的空襲看似來勢洶洶,但是實際上并未擊中伊朗核計劃的核心部分。
這次打擊對于伊朗核計劃來說“不痛不癢”,此次打擊對于伊朗核計劃的推進最大的影響,也就是將核計劃推遲幾個月而已。
衛星圖像上也并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所以這些跡象都在說明伊朗的核離心機根本就沒有被破壞,濃縮鈾也有可能在空襲前被轉移走。
所以從大體上來看,美國和以色列精心策劃的這場行動,根本就是“毫無作用”。
在事后面對媒體的追問,伊朗副外長馬吉德?塔赫特 - 拉萬希態度十分堅決:“伊朗將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該做什么。”
伊朗的強硬表態直接讓特朗普之前的“勝利宣稱”變成了笑話。
不過對于以色列就不一樣了,對特朗普來說撐死是在國際上丟了面子,但是對于以色列來說是十五年的計劃徹底白費。
自 2010 年開始,以色列便精心策劃了這場針對伊朗核計劃的打擊行動。在十五年的時間里,以色列遣眾多情報人員,深入伊朗境內,收集各類情報。
本以為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在這場沖突中一舉摧毀伊朗的核能力,然而,現實很殘忍,布局十五年的計劃最終成了笑柄!
?——【·以色列受到巨大損失·】——?
除了計劃失敗以外,以色列在這場沖突中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在攔截導彈行動中,以色列軍隊動用了大量的防空攔截彈。
據統計,共發射了 34 枚 “箭 - 3”、9 枚 “箭 - 2” 以及 39 枚美國 “薩德” 攔截彈。
單看這些攔截導彈就花費了超過4.98億美元,更嚴重的是這次攔截用掉了美國全球 “薩德” 庫存的 15% - 20%。
這對于過于依賴美國軍事支持的以色列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且即便投入了這么多攔截力量,依然有很多導彈沒有被攔截,所以導致以色列本土遭受了十分嚴重的打擊。
反觀伊朗,在這場沖突中雖然也受到了一定損失,但從伊朗后續的一系列表現來看,這次沖突并沒有對核計劃造成“傷筋動骨”的傷害。
6 月 28 日,伊朗總統和議會議長還一起參加了遇難者的葬禮。
伊朗高層干部也借著這個機會,成功把民眾因沖突而產生的悲憤情緒進行了轉移,讓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抵御外敵。
此外,伊朗還成立了“特別法律工作組”,該工作組致力于調查美以的侵略行為。
伊朗以此為借口,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向國際社會控訴美以的暴行,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問題上,伊朗也宣布暫停了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
這樣一來就讓外界無法再繼續實時檢測伊朗核計劃的活動進展,為伊朗的核計劃發展營造了相對寬松的外部環境。
綜合來看,所謂的 “美以完勝” 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以色列耗費十五年精心策劃的行動最終撲空,不僅沒有達成預期目標,還付出了慘重代價。
而伊朗則成功保住了核能力根基,從實際成效而言,伊朗才是這場沖突背后真正的贏家。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