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字的鋼筆尚未放下,馬斯克已在社交媒體按下核按鈕。
7月4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特朗普在《大而美法案》上簽下名字時,議長約翰遜將一柄木質議槌鄭重遞上——這個象征國會立法權威的信物,被美媒嘲諷為“權力徹底臣服于總統的證明”。法案墨跡未干,24小時后馬斯克在X平臺投下政治核彈:網絡公投以38萬票微弱優勢通過,正式創立“美國黨”,誓言代表“80%被忽視的中間選民”。
這場被特朗普稱作“美國勝利”的慶典,瞬間化為美國政治分裂的祭壇。
38萬票背后的政治絞殺
馬斯克建黨絕非一時沖動。導火索直指特朗普的背叛:曾獲馬斯克2.9億美元助選的特朗普,簽署法案直接砍掉電動車稅收抵免,讓特斯拉年損12億美元利潤。當特朗普叫囂讓馬斯克“滾回南非”,這位硅谷巨頭選擇最狠的復仇——用新黨撕裂共和黨票倉。
政治版圖上,馬斯克精準鎖定2026年中期選舉。他不要虛幻的總統夢,只要2-3個參議院席位——這足以在51:50的膠著局面中成為“關鍵造王者”。如同《大而美法案》僅靠萬斯一票驚險過關,未來任何爭議法案的生殺大權都可能握在馬斯克手中。
共和黨已嗅到致命威脅。特朗普盟友菲什巴克火速組建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誓言用金元筑墻阻擋馬斯克。威斯康星州的教訓歷歷在目:馬斯克豪擲2000萬美元助選法官,最終顆粒無收,創下美國司法選舉燒錢記錄卻慘敗收場。
法案昏招,中國躺贏
當馬斯克在政壇沖鋒時,特朗普的“經濟核彈”正炸毀美國新能源根基?!洞蠖婪ò浮啡∠柲芏愂盏置狻⒀鼣仫L電補貼,卻給傳統油氣巨頭頒發“甲烷排放免責金牌”。市場用腳投票:160億美元清潔投資火速撤離,維斯塔斯等企業被迫裁員超4萬人。
諷刺的是,美國自斷命脈之際,中國新能源軍團正鯨吞全球市場:
- 隆基綠能單周斬獲47.3億美元光伏訂單
- 寧德時代歐洲份額飆至38%
- 比亞迪吞下巴西2000輛電動大巴10億美元大單
更致命的是結構性潰敗。法案生效后,中國光伏產品在美份額從25%暴漲至63%,電池份額從18%躍至51%。特斯拉上海工廠逆勢擴張——即使美國加征145%關稅,其成本仍比本土低34%,單車利潤率高24%。當馬斯克為稀土進口向中國提交“僅限民用”保證書時,美國軍工級提純技術被卡脖子的窘態暴露無遺。
華盛頓的倉惶剎車
參議院51:50的投票結果猶在眼前,共和黨人已驚覺玩火自焚。他們試圖修正法案,但1.9萬億美元富豪減稅與3200萬窮人補貼削減制造的財政窟窿,早成不可逆的創傷。
兩黨建制派正聯手絞殺馬斯克。法律高墻已然豎起:新黨需在50州收集超200萬簽名才能注冊,耗時至少18個月。選舉制度更如天塹——“贏者通吃”規則下,第三黨即便獲得20%選票也可能零席位,1992年佩羅得票19%卻未獲一張選舉人票的悲劇就是前車之鑒。
馬斯克的軟肋同樣致命。SpaceX依賴政府合同生存,與其標榜的“自由意志”形象自相矛盾。更關鍵的是,政黨扎根需要基層組織培育,“這些無法用鈔票購買”。
新黨的生死迷局
表面光鮮的“美國黨”,內里布滿裂痕。其綱領試圖融合財政保守與科技革新,卻陷入既反福利削減又依賴政府補貼的邏輯悖論。當馬斯克宣稱代表“80%中間派”時,民調顯示僅有40%選民考慮支持,藍領與少數族裔更對其科技精英身份心存戒備。
真正的殺招來自特朗普。五角大樓已暫停SpaceX火箭合同,商務部門對特斯拉供應鏈審查驟然收緊。馬斯克四兩撥千斤的政治實驗,隨時可能被傳統政黨機器的重拳擊碎。
當特朗普舉起那柄象征權力的木槌時,他未曾想到:馬斯克的38萬票如同楔子,鑿開了美國政治鐵幕的第一道裂痕。加州的特斯拉工廠里,機器人正焊接最新款Model 2底盤;佐治亞州的投票站外,“美國黨”志愿者收集著第183萬份簽名。歷史的天平在此時傾斜——美國忙著用關稅大棒敲打盟友時,中國光伏板正以每分鐘87塊的速度下線,輸往全球電站。
這場撕裂終將證明:霸權的黃昏,從不是被外力擊垮,而是從內部腐朽開始。當兩黨在國會山為席位廝殺,新能源世界的規則已在東方鑄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