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斯克幫助特朗普“二進宮”之后,特朗普就將馬斯克帶到了政治圈,殊不知,這也是兩人決裂的開始。
在馬斯克辭職不久,特朗普就提議了一份“大而美”法案,內容直接威脅到了馬斯克的利益,即刻遭到了他的反對,兩人開始對峙。
眼看著特朗普的勢力很大,馬斯克就建立新黨與之抗衡,然而,直接驚動了拜登,如此,他們國內怕是要變天了。
強推法案
2025年7月4日,華盛頓白宮草坪上,特朗普高舉剛簽署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向支持者炫耀:“美國正在勝利!”。
這份長達1100多頁的法案以51:50的微弱優勢驚險通過,核心條款包括取消每輛電動汽車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同時永久性將企業稅鎖定在21%,卻保留了對傳統能源企業450億美元的補貼。
法案剛落地,馬斯克在社交平臺宣稱:美國黨成立,還給你們自由,后直接發起投票詢問是否需要新政黨,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80%參與者支持。
曾經的盟友徹底決裂,要知道2024年大選時,馬斯克曾豪擲2.9億美元助特朗普重返白宮,
83歲的拜登突然打破沉默,7月3日法案通過時,他就痛斥這是“魯莽且殘酷”的劫貧濟富,將使1200萬美國人失去醫保。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透露法德意等歐洲領導人頻繁致電求助,希望他出山扭轉局面,三位大佬同時出手,美國政壇瞬間硝煙彌漫。
三足鼎立引爆全球震蕩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塑料友情”徹底粉碎,《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車補貼直擊特斯拉命門,摩根大通測算,僅此一項就讓特斯拉年利潤蒸發12億美元。
相當于砍掉2024年凈利潤的19%,馬斯克怒發37條推文,配上特朗普與匹諾曹合成圖:“90%減稅流向1%富豪,這是叛國!”。
特朗普的反擊充滿人身攻擊:“沒有政府補貼,埃隆該回南非放羊了”,馬斯克亮出政治底牌。
在競選策略上借鑒古希臘“留克特拉戰術”,不正面硬剛兩黨,而是集中資源爭奪2026年中期選舉中3個參議院和8個眾議院關鍵席位。
“在50:50的參議院,2張選票就能決定法案命運,”馬斯克在內部會議點破玄機,拜登重返戰場劍指特朗普軟肋。
他精準抨擊法案將新增3.3萬億美元赤字,使美國債務突破50萬億美元,“每天都有退伍軍人哭訴醫保被取消”。
這種道德指控延續了他“捍衛中產階級”的敘事策略,歐洲盟友的求助更暴露特朗普外交困局。
北約峰會上他強推盟國將軍費開支提至GDP的5%,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當場掀桌,加拿大因軍費僅占1.45%被公開羞辱。
中東火藥桶再冒火星,7月8日晚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晚餐后,突然宣布準備對伊朗發動新打擊,以色列早在7月7日就放風威脅打擊伊朗核設施。
中俄強勢介入博弈:6月12日兩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反對票,反對將伊核問題政治化;王毅7月4日在巴黎強調“戰爭解決不了問題”。
海灣國家則玩起兩面手法,沙特公開譴責伊朗,私下卻找特朗普斡旋重啟談判。
舊秩序的裂縫與新生
美國政治正式進入三極時代:特朗普高舉民粹主義大旗,拜登代表傳統建制派,馬斯克扛起科技民粹招牌。
三方在政策理念、利益分配和權力版圖上激烈廝殺,但馬斯克面臨先天劣勢,南非出生的他依法不能競選總統。
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更是第三黨的百年詛咒:1992年羅斯·佩羅獲19%普選票卻未得一張選舉人票的教訓猶在眼前。
深層矛盾早已埋下伏筆,國會預算辦公室警告,《大而美法案》將在十年內新增3.3萬億美元赤字14;56%美國人認為“兩黨都不代表自己”。
馬斯克正是抓住這種普遍憤怒,用X平臺算法將“美國黨”話題12小時內推上全球熱搜,架空傳統媒體。
歐洲盟友的深夜求助電話、加沙地帶在炮火中等待援助的平民、因醫保削減被迫關門的社區診所,全球都在為美國政治內耗買單。
當馬斯克在特斯拉工廠凝視暴跌的股價曲線,特朗普在集會上咆哮,拜登接聽越洋電話時,美國政治這艘大船已在暗流中轉向。
歷史的轉折點往往始于舊秩序的裂縫,當56%民眾不再信任兩黨,當4000億資本挑戰華盛頓鐵幕,當83歲老人被迫重出江湖,撕裂的不僅是政治版圖,更是一個超級大國的根基。
信息來源:
拜登抨擊“大而美”法案:只為給億萬富翁提供巨額稅收減免,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年07月04日
最新!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次日,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成立,超六成網民支持其成立新黨, 每日經濟新聞,2025年07月0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