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德國總理默茨在德國議會發表講話時表示,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外交手段已經耗盡。
德國對烏克蘭的“輸血式援助”已經到了近乎癲狂的地步。根據2025年6月的數據,德國今年向烏克蘭提供的援助總額超過90億歐元,其中20億專門用于購買防空系統和導彈。
不僅如此,德國國防部最近又批準了一項長期援助計劃,從2026年到2029年,每年將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0億歐元的武器,相當于每天燒掉550萬歐元——這都夠在柏林市中心買棟豪華別墅了。
也就是這種“無底洞”式的投入,讓德國納稅人的錢像流水一樣消失在東歐平原,而換來的卻是烏克蘭戰場上每天都在重復的“拉鋸戰”。
而諷刺的是,德國的援助正在變成一場“左手倒右手”的游戲。為了彌補美國暫緩交付“愛國者”防空系統的缺口,默茨政府竟然提議自己掏錢購買美方武器再轉手送給烏克蘭。
這種操作簡直把國際政治當成了菜市場——德國出錢,美國賣武器,烏克蘭當炮灰。
據消息,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公司最近又接到了32輛豹式坦克的訂單,這些冷戰時期的“古董”經過翻新后,每輛成本高達800萬歐元,而烏軍士兵甚至還沒學會如何操作這些“鐵棺材”。
國內政治阻力已經變成了默茨政府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左翼的“理性與正義”黨在德國東部支持率飆升,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的支持率分別達到13%和18%,而執政的社民黨在這些地區的支持率只有可憐的6%和7%。
該黨領袖瓦根克內希特毫不留情地批評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給美國軍工復合體當白手套”,甚至公開為俄羅斯辯解,稱俄烏沖突是因為“烏克蘭想當美國的軍事前哨站”。
經濟危機也正在把德國推向崩潰的邊緣。2024年12月,德國通脹率再次突破2.6%,能源價格的飆升讓魯爾區的鋼鐵廠不得不減產,而食品價格的上漲更是讓普通家庭苦不堪言。
要命的是,德國政府為了支持烏克蘭,不得不挪用原本用于能源轉型的資金,導致國內可再生能源項目進度嚴重滯后。
這種做法,讓德國工業界怨聲載道——西門子CEO最近公開抱怨,公司因為能源成本過高,正在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美國。
尷尬的是歐盟內部對德國的政策分歧越來越大:波蘭指責德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太深,而匈牙利則直接否決了歐盟對烏援助計劃,要求德國先解決烏克蘭農產品傾銷問題。
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也讓德國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岌岌可危。
默茨的豪言壯語,最終可能成為德國歷史上的一個笑柄。當他在斯特拉斯堡的歐盟議會里與其他領導人碰杯時,德國的工業正在衰退,社會正在分裂,而烏克蘭的戰火依然在燃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