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段錄音門風波讓泰國新生代政治人物佩通坦一度跌入谷底,而這位曾被外界視為“政治花瓶”的新任文化部長,如今卻打出了一手強硬牌,直接將矛頭對準老鄰國柬埔寨。
這場文化領域的正面交鋒,不僅攪動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申報戰(zhàn)場,更將兩國長期掩蓋的地緣摩擦徹底撕開。
起初只是一次看似普通的申遺爭議,卻迅速演變?yōu)橐粓鰢易饑琅c文化主權的正面對決。2026年,泰國準備將皇家傳統(tǒng)服飾申報為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掀起一波民族文化振興的熱潮。
但令泰方憤怒的是,柬埔寨在申報婚禮習俗的材料中,赫然出現(xiàn)了泰國皇家服飾的圖像與描述。這在泰國輿論看來,已不僅是文化挪用,更是對國家文化主權的挑釁。
泰國媒體迅速發(fā)聲,質(zhì)疑柬方意圖模糊兩國文化界限,甚至有輿論直言這是在“偷文化”,試圖把泰國文化納入柬埔寨傳統(tǒng)體系。
佩通坦上任后,毫不猶豫下令啟動泰國皇家傳統(tǒng)服飾申遺程序,意圖在國際舞臺上以“正統(tǒng)”姿態(tài)劃清界限。這場申遺之爭的實質(zhì),已遠非一套服飾那么簡單,而是一次借助文化手段進行的國家形象與地緣認同的重新定義。
但讓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佩通坦并未止步于此,還果斷暫停了原定于本月歸還柬埔寨的20件高棉文物的計劃。
她以“財政預算緊張”為由叫停交接,而這批文物正是2024年雙方協(xié)議中確認將歸還的遺物,屬于2008年與2015年歸還計劃的延續(xù)部分。此前已有23件文物被順利移交,如今的突然轉(zhuǎn)向,無疑令柬埔寨方面措手不及。
面對質(zhì)疑,柬埔寨文化藝術部部長彭薩格娜親自致信佩通坦,表示愿意承擔全部運輸費用,懇請?zhí)┓铰男袇f(xié)議。但泰國文化部堅持需要“進一步審查”,并暗示在當前兩國關系背景下,文化事務必須慎重處理。文物歸還驟然變成了文化談判的籌碼,顯然不只是“沒錢”那么簡單。
回顧這場博弈的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反擊。佩通坦此前在“錄音門”事件中遭遇政治重創(chuàng),其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私人錄音被公開流出,內(nèi)容涉及對泰國高層的不當言論,引發(fā)國內(nèi)軒然大波。
輿論的壓力一度將她推向風口浪尖,就連他信家族也險些被拖入風暴中心。但佩通坦早有準備,迅速以文化部長身份回歸政壇,重新掌控局面。
她的“文化反擊”策略,一方面巧妙規(guī)避了軍事對抗的風險,另一方面又能在不動干戈的情況下對洪森進行精準打擊。這一次的申遺與文物風波,不過是她手中牌局的第一張。
在泰國國內(nèi),佩通坦的這套組合拳收獲了不小的支持。面對柬埔寨“文化模糊化”的潛臺詞,泰國民眾普遍感到憤怒與不滿。
文化認同感成為社會凝聚的核心,佩通坦順勢而為,提升了自己在保守派與民族主義陣營中的聲望。對他信家族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危中取勝的政治翻身戰(zhàn)。
柬埔寨方面的反應亦不示弱。《高棉時報》刊登多篇評論文章,批評泰國媒體報道“缺乏見識”,強調(diào)柬方申遺并無別國服飾之意,文化應成為橋梁而非壁壘。金邊學界與官員集體表態(tài),呼吁泰方不要將文化議題政治化,但輿論場上早已硝煙彌漫。
與此同時,兩國邊境局勢也出現(xiàn)微妙變化。柬埔寨外交部已將4處邊境爭議地區(qū)提交國際法院處理,意圖借助國際法平臺施壓泰方。泰國則重申不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裁決,堅持雙邊談判原則。這一僵局,讓本已復雜的泰柬關系更添層層迷霧。
文化沖突外溢效應逐漸顯現(xiàn)。邊境口岸一度關閉,部分地區(qū)斷電斷網(wǎng),軍方調(diào)動頻繁。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多次呼吁雙方保持克制,但面對民族情緒高漲與邊界歷史遺留問題,調(diào)解聲音顯得力不從心。
文化申遺、文物歸還、邊境爭端,這三條看似互不相干的線索,如今卻在佩通坦與洪森的博弈中交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wǎng)。每一步都似溫水煮青蛙,卻步步緊逼,每一招都不動聲色,卻直指要害。
洪森這一次,總算踢到了鋼板。在泰柬這場文化硬仗中,佩通坦的出牌方式格外值得玩味。她沒有動用外交部,也未動用軍隊,而是以文化部之名,牽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喚起民族情感、打出國家尊嚴。
這種軟硬兼施、綿里藏針的策略,不僅化解了政治危機,也讓他信家族在動蕩局勢中穩(wěn)住了陣腳。洪森的算盤也不復雜,通過釋放錄音,打破對他信的政治聯(lián)絡鏈條,同時借助非遺申報提升柬埔寨國際文化影響力。
但他低估了佩通坦的韌性,也低估了泰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反彈力。這一次的文化戰(zhàn),既是兩國軟實力的較量,也是兩個政治家族的較量。
文化,從來不是一張溫和的請?zhí)且话唁h利的利劍。一旦被國家利益握在手中,它既能成為外交砝碼,也能成為戰(zhàn)略武器。文化的每一次申遺、每一件文物的歸還、每一場服裝展背后,都寫滿了國家的歷史、民族的認同與現(xiàn)實的博弈。
洪森總算踢到鋼板了。佩通坦不僅留有后手,更以柔克剛,在文化主場上打出漂亮反擊。這場博弈的終局仍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文化爭端,已不再只是學術層面的爭議,而是兩國戰(zhàn)略博弈的新戰(zhàn)場。
東南亞的風平浪靜,往往只是假象。真正的較量,早已在那些看似溫和的文化動作中暗流涌動。未來,泰柬的每一個文化動作,都將牽動地區(qū)格局的神經(jīng)。而佩通坦用一場文化外交的勝利,給了洪森一個響亮的警告:不是所有戰(zhàn)場,都能由你設定規(guī)則。
信息來源:
[1]邊界紛爭尚未平息,泰柬圍繞“申遺”爆發(fā)新爭端 京報網(wǎng)
[2]泰柬就“申遺”爆發(fā)新爭端,佩通坦作出一項決定 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