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財經 許淑敏
在500億元“浦發轉債”即將到期之際,浦發銀行迎來了“白衣武士”中國信達。
浦發銀行此前發布公告稱,中國信達旗下子公司信達投資將持有的117.85億元浦發轉債全部轉為9.12億股普通股。據此,中國信達成為浦發銀行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3%。
市場上的聲音是,作為四大AMC之一,中國信達為浦發銀行送來了及時雨。
浦發銀行于2019年10月28日公開發行了5億張可轉債,發行總額500億元,簡稱“浦發轉債”,為當下發行規模最大的可轉債之一,距離到期時間不遠了。但2025年以來,浦發銀行股價漲幅近四成,位居銀行股前列,轉股時機難以明確。
如若不能成功轉股,浦發銀行需動用約500億元現金贖回,會影響資本充足率水平。這幾年,浦發銀行也面臨資本補充壓力,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21年的9.05%降至2024年的8.92%。
2025年一季度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38%,較2024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
但硬幣總有兩面,浦發銀行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面臨著內部股權的變動,需更加注重各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
信達投資已經外派董事進入浦發銀行。
7月9日,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2025年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提名董事候選人的議案》,同意提名林華喆出任公司董事。現提請公司股東會選舉林華喆為公司董事。
資料顯示,林華喆,1974年出生,長期在中國信達系統工作,他曾任曾先后擔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四川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等職務,現任信達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這里存在兩個影響不可忽視。
一是,浦發銀行又多了一個股東派駐董事。
2024年年報顯示,浦發銀行共有3名董監高在股東單位任職。非執行董事管蔚、股權監事孫偉、股權監事曹奕劍,分別來自股東單位上海國際集團、百聯集團、上海久事集團。
截至2024年底,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與其控股子公司合并持有浦發銀行29.82%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而百聯集團合計持股占比1.33%,上海久事集合計持股占比1.04%。
不過,上個月,浦發銀行已經宣布撤銷監事會。
二是,浦發銀行內部高管變動更頻繁了。
自去年開始,浦發銀行管理層變動未間斷。
從董事長張為忠的正式就任,到行長一職空缺了近10個月才最終選定謝偉,再到丁蔚、張健兩位副行長任職資格獲批,逐漸組成新的領導班子。
2024年8月,浦發銀行業務總監汪素南、金融市場總監薛宏立的任職資格獲批。
除了高管履新,去年,原監事會主席、外部監事王建平,原執行董事、黨委副書記陳正安,原獨立董事王喆,原駐行紀檢監察組組長姜方平,均陸續離任。
步入2025年,浦發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劉以研辭任,高管波動仍在持續。
6月,謝偉升任浦發銀行副董事長,任職資格尚待監管核準。瑞財經發現,在股東大會決議上,關于選舉謝偉為公司董事的議案,反對票5828萬票,占比0.35%,棄權票307萬票,占比0.018%。
眼下,林華喆擬進入浦發銀行董事會,正等待7月16日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屆時可以關注最終表決結果。
在前不久的股東大會上,談到后續經營的想法時,謝偉認為,一方面是“滿意而不滿足”,另一方面是“信任和信心”。
他提到,在新班子帶領下,對于一年來的經營結果總體是滿意的,但是對標同業和股東的期望,管理團隊并不滿足于現在的成果,并強調不會辜負股東、員工對經營班子的信任。
相關公司:信達投資,浦發銀行sh600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