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日之間必定會爆發戰爭,其中一方將面臨毀滅性的挫敗!”
這一極具爭議的言論曾由日本前海上自衛隊少將矢野義昭在2023年公開提出。
這并非他首次發表此類驚人的預測。
早在2012年十二月,他就曾在日本知名軍事刊物《軍事研究》上撰文,斷言中日將在2025年爆發軍事沖突。
如今,2025年已過半程,六月也即將結束,這位退役軍官當初的預判顯然已經難以成立。
那么,他當年具體提出了哪些觀點?這些判斷為何最終未能成為現實呢?
?——【·矢野義昭的預測·】——?
2012 年 12 月,矢野義昭在《軍事研究》期刊中深入闡述了他對 “2025 年中日開戰” 的看法。
他甚至將開戰時間鎖定在 2025 年 5 月 3 日,并解釋稱屆時中東局勢將陷入全面混亂。
他推測,到2025年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將達到頂點,迫使美軍不得不將駐扎在日本的主要兵力調往該地區,從而無力顧及東亞事務。
在此背景下,他認為中國將抓住機會,在東海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按照他的設想,解放軍將動用大約 900 架飛機,首先集中力量摧毀日本防衛省的多個軍事設施,進而掌控九州島的空中優勢,并占領琉球群島。
隨后,中國將進一步控制東海及西岸海域的制海權,最終迫使日本因實力差距而放棄領土主張,接受談判條件。
在他看來,這場假想中的沖突將以中國的勝利告終,因為中日兩國軍力存在明顯差距。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海軍總噸位已突破270萬噸,現役艦艇數量約為400艘。
相比之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總排水量僅為約50萬噸,艦艇總數不超過50艘。無論從規模還是整體戰力來看,中國都占據壓倒性優勢。
此外,中國還裝備有射程遠、威力強的東風系列導彈,特別是東風-26型,可以從本土發射覆蓋整個日本境內,無需出動戰機即可完成戰略打擊。
即使日本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在多波次東風導彈連續攻擊下,其防御系統也將迅速崩潰,導致關鍵設施癱瘓。
?——【·預言與現實·】——?
盡管這位退役將領的分析看似條理清晰,但若仔細審視便會發現其論點漏洞百出。雖然中日之間確實存在復雜的歷史爭端。
特別是在釣魚島議題上,雙方時有摩擦,但中國政府始終強調通過外交渠道和平解決分歧,武力手段僅作為最后不得已的選擇。
矢野義昭不斷渲染中國將發動戰爭的說法,實屬無端猜測,完全是鷹派立場下的夸大其詞。
不僅如此,他還聲稱歐美國家將成為日本的堅強后盾,這種說法同樣站不住腳。
美國雖然是日本的重要盟友,但在涉及釣魚島問題時,態度一直含糊不清,從未明確承諾會直接介入。
盡管美日之間簽有《美日安保條約》,但在面對可能與中國發生的直接軍事對抗時,美國始終持謹慎態度。
一旦真發生沖突,美國本身在中東面臨的挑戰已令其焦頭爛額,很難再分心處理日本在東海的問題,更不可能為了日本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
事實上,美國政府已在多個場合表明對釣魚島爭端“不選邊站”,這充分體現了其不愿卷入的立場。
至于歐洲方面,當前仍深陷俄烏戰爭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危機之中,各國自身難保,根本無力支援日本。
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歐盟無法向日本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軍事支持。
同時,歐洲各國也深知維持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至關重要,因此不會輕易介入東亞潛在的軍事沖突。
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建立穩定和諧的關系體系。
盡管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國家產生一些分歧和矛盾,但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與協商化解分歧。
如果日本希望改善雙邊關系,就必須摒棄錯誤認知,正視歷史事實,遵循國際法和基本國際準則,采取實際行動促進區域和平與穩定。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