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銀行股繼續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行情,四大行之一的工行股價已經突破了8元,總市值達到了2.9萬億人民幣左右,距離3萬億人民幣市值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
這一輪銀行股的上漲行情,已經從國有大行延伸至頭部股份行,再由頭部股份行延伸至大部分的上市銀行。截至7月10日,工行、建行和農行的總市值已經突破2萬億,中行和招行總市值分別達到了1.88萬億和1.22萬億。換言之,目前A股市場已有5家上市銀行的總市值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
在銀行股加速上漲的背后,有的上市銀行股價接連跑贏了增持價。有的上市銀行重要股東接連踏空,遲遲未采取增持的計劃。
以成都銀行為例,其重要股東在今年4月9日發布了增持計劃,并設定了17.59元/股的增持價格上限。然而,自增持計劃發布之后,成都銀行股價從16.7元/股大幅上漲至20.6元/股,股價早已超過了當時設定的增持價格上限。
對重要股東來說,遲遲沒有實質性的增持動作,或與股價早已超出重要股東心理承受范圍有關。對重要股東而言,要么調整增持價格上限,以滿足它們的增持需求,要么增持計劃提前終止,或耐心等待股價的回調。
除了成都銀行出現了股價接連跑贏增持價的現象外,華夏銀行也出現了增持計劃遲遲未能實施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華夏銀行發布增持計劃的時間與成都銀行比較接近,但時隔三個月時間,華夏銀行董監高卻遲遲未有實質性的增持動作。根據華夏銀行的解釋顯示,主要受到定期報告信息披露窗口期和二級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
從二級市場的價格表現分析,今年4月11日前后華夏銀行的股價不足7.3元/股,但目前華夏銀行的股價已經達到8.58元/股,意味著當前股價已經較4月11日收盤價格上漲了17.5%左右。包括董監高、重要股東在內,遲遲未有實質性的增持動作,之前制定的增持計劃已經很難執行,或踏空了近三個月的銀行股上漲行情。
為何這一輪銀行股表現會如此強勢?
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促使了各路資金積極配置銀行股。
以險資機構為例,險資機構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往往會面臨利差損等問題。低利率環境難尋優質資產,也導致險資機構改變自身的風險偏好,在二級市場上尋找合適的靠譜資產。
從險資的角度考慮,它們會通過險資OCI賬戶來配置高股息紅利資產,一方面出于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平滑險企利潤波動的問題。因此,作為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股,也成為了險資心目中的優質資產。
除了險資機構外,包括其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尋找優質資產,以應對低利率的市場環境。國有大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不足1%,疊加整個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下行,將會導致一部分資金流出存款市場,轉而投向股票市場等投資渠道。低利率市場環境,從一定程度上促使資金加速流向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優質資產。
機構與個人投資者打新市值配售需求,加速資金向銀行股等優質資產靠攏。
最近幾年,大家有沒有發現打新中簽難度更大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參與打新的人多了,而且打新規則更偏向機構投資者,所以也導致了打新中簽率的持續下降。
參與打新的人越來越多,市值配售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市值配售的影響下,也促使更多投資者選擇把資金投向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優質資產,把這類優質資產作為打新市值底倉。
除此以外,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銀行股這兩年的賺錢效應也吸引了更多資金的加速進場。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也成為了銀行股的增量資金,助推銀行股價格的持續上漲。
近兩年銀行股的漲幅有點大,整體估值也得到顯著提升,但按照當前的估值水平與股息率水平,銀行股還談不上估值偏貴。在最近幾個月銀行股的上漲行情中,資金抱團的意味似乎更濃了,股價接連跑贏增持價的背后或反映出當前銀行股的投資性價比開始降低,當資金抱團開始發生分歧時,或意味著銀行股可能會步入高位震蕩的走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