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越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才不到五天,越南的貿易大棒就精準砸向了中國。7月7日,越南工貿部正式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部分熱軋卷鋼產品征收最高27.83%的反傾銷稅,即日生效,持續五年。這一刀落下的速度之快、位置之準,讓人很難不聯想到7月2日美越協議中那條醒目的“第三國轉運商品征收40%關稅”的條款。
就在三個月前,越南還和中國簽下45項合作協議,從跨境鐵路到半導體工廠,越南總理范明政當時信誓旦旦向中國保證,與美談判“防止對其他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結果協議墨跡未干,河內轉身就配合美國對中國產業鏈亮出關稅匕首。
“變臉術”背后是經濟上的走投無路。2024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230億美元,占其GDP近30%,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當特朗普4月威脅加征46%關稅時,越南股市單日暴跌7%,匯率創30年新低。面對7月9日關稅大限,越南最終選擇低頭:用20%的基礎關稅(外加40%中國轉運稅)和全面對美國商品零開放,換取避免46%的滅頂之災。
這場交易里,越南看似贏了26%的關稅折扣,實則吞下兩劑毒藥。經濟上,20%的輸美關稅仍將推高電子、紡織成本,導致紡織業可能流失12萬崗位,而美國SUV零關稅涌入更將碾壓越南本土汽車業。戰略上,40%轉運關稅直接刺向“中國部件+越南組裝”的產業鏈模式——目前約30%越南出口商品含中國成分,在越南北部工業區,數百家中企進口中國零部件組裝后銷美。若承受40%關稅,這些企業要么死去,要么花數年重建供應鏈,而越南短期內根本無力替代中國上游產能。
越南總理曾在閉門會議上怒拍桌子:“我們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可當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真正落下,河內還是選擇犧牲中越合作換喘息空間。這讓越南的“竹節外交”顯出蒼白。
中國商務部對此僅回應六字:“正在開展評估”。平靜之下是力量。中國的反制一旦落地,越南感受到的痛感可能遠超被美國割肉。要知道,越南91.3%的農產品享受對華零關稅,中越跨境物流建設正將運輸時間縮短30%,這些實打利的利益,河內真敢賭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