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夏天里聽“賴十講”,是極度不悅的感受。魯迅《夏三蟲》謂:夏天“蚊子叮咬前的哼哼聲,無論是為自己覓食的理由辯解,還是其他,都讓人感到不悅”。“賴十講”的前四場,場場都如蚊子的哼哼聲讓人感到不悅;現場有人“拍撲子”(閩南語,拍掌也),拍的不是蚊子而是為在場做哼哼聲的賴清德鼓掌,這讓人更加感到不悅。聽過四場,誰都看出來了:“賴十講”雖不出危險的“兩國論”的套路,卻是更加危險的、極端化的“兩國論”。
茲舉二例說明其極端化的傾向。
賴清德說:“從歷史來說明,臺灣自古來就有‘獨立生態系’,臺灣不是荒煙蔓草、無人居住,臺灣早在信史、有文字以前就有‘獨立’的生態系。臺南左鎮有一個石化園早期有一位陳春木老先生,他在當地一條溪‘菜寮溪’,撿化石,經過日本考古學家證實這是犀牛,日本考古學家名為早坂,所以犀牛稱為早坂犀牛。還有看到長毛象、猛瑪象、四不像、金絲猴等化石,距離今天80-40萬年前,這是早期的臺灣”。為了證明“臺灣跟中國沒有關系”,老賴也是拼了,他說:“距離今天80—40萬年前”,臺灣就有“獨立生態系”,一下子把“兩國論”、把“獨立”推到了極端,推到了“距離今天80—40萬年前”。
說起臺灣的南島語系民族(舊稱“番族”),賴清德為證明這跟“中國是沒有關系的”,也發表了極端化的言論:“臺灣是南島文化的起源”“是很多國家的發源地”“南島語系的中心就在臺灣”。在《中國教育年鑒》(1948年版)里,凌純聲教授編寫的《邊疆教育》說:“中國邊疆民族依其語言的系屬可分漢藏(Sino-Tibetan)、阿爾泰(Altac)、印藏(Indo-European)、南亞(Anstro- Asiatic)及南島(Anstroresion)五系(Family)”,“在臺灣之太么(Jaivar)薩衣設待(Saishet )、蒲繳(Bunung)、朱歐(Tsowu)、派宛(Paiwang)、阿眉(Ami)、野眉(Yami)等族均為南島系民族之高山群,人口約共十五萬至二十萬”。凌純聲教授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界的學術權威。與凌純聲齊名的林惠祥教授在其名著《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1930)說:“臺灣為世界大島之一,而番族之住地占全島之大半,且此族與中國亦有歷史上之關系”,書中有林惠祥教授在臺灣新港的田野報告:“余在新港時聞其地土人之傳說,謂其祖先系從南方來,故其屋門必南向,人死則頭必朝南。曾有一土人往臺北,宿于一爪哇巴達維亞人之家,夜聞巴達維亞人夫婦私語,悉能通曉之。由此可知,阿眉族(即新港之番族)其先必從爪哇來,而與爪哇人同屬馬來種也”,這也打臉賴清德的“發源”“起源”說。
“賴十講”針對中國臺灣史觀,全面切割“臺灣跟中國的關系”,賴清德究竟想干什么?我在《簡說康熙統一臺灣》一文里說:“鄭成功收復臺灣,說的是鄭成功率領的明鄭軍隊終結荷蘭占據臺灣的時期、收復臺灣;康熙統一臺灣,則是康熙所代表的清廷(中央政府)結束明鄭割據臺灣的局面、統一臺灣。”須知:凡我國土,不容占據,也不容割據也!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來源 | 臺海時刻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