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一位中國的軍事評論員,曾經放過一句狠話:“中國歷史上從沒單獨徹底戰勝過日本,未來可能需要一戰來永絕后患。”這話一出,網上炸開了鍋,有人叫好,有人質疑。
要弄明白戴旭為啥這么說,先得看看中日歷史上打過哪些架。中國和日本是東亞的倆鄰居,關系時好時壞,打起來也不少。
最早的一次中日交鋒得追溯到唐朝。663年,唐朝和新羅(朝鮮半島的一個國家)聯手,在白江口跟日本和百濟的聯軍干了一仗。唐軍打得漂亮,以少勝多,把日本的船隊揍得落花流水,日本只能灰溜溜撤退。這仗是中國對日本的一次勝利,但別急,這不是中國單挑贏的,得靠新羅幫忙。而且,這仗打在朝鮮半島,沒摸到日本本土,影響有限。
到了元朝,忽必烈雄心勃勃,想吞了日本。1274年和1281年,他兩次派大軍渡海去打,結果都撞上了臺風,船翻人亡,史稱“神風”救日本。元朝雖然是中國人管,但那會兒是蒙古人當家,軍隊里漢人只是配角。這兩次遠征沒成功,日本反倒覺得自己挺牛,信心爆棚。說白了,中國沒打贏,還吃了大虧。
再往后,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不小,1592年帶兵打朝鮮,想借道滅明朝。明朝一看不行,趕緊派兵幫朝鮮,雙方打了六年多,最后把日本趕了回去。這仗中國贏了,但還是得靠朝鮮配合,主力是明軍,可沒直接打到日本本土,震懾力不夠。
到了近代,1894年的甲午戰爭是場噩夢。清朝跟日本在朝鮮半島掐起來,結果海陸兩線全崩,清軍被日本揍得鼻青臉腫。戰后簽了《馬關條約》,割了臺灣、澎湖,還賠了兩億兩白銀。這場敗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道疤,日本從此站穩了東亞強國的位置。
最慘烈的一次交手是抗日戰爭。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中國人拼了命抵抗,死了幾千萬人。1945年,日本挨了美國的原子彈,又被蘇聯夾擊,終于投降。中國是戰勝國,但這場勝利不是中國單干出來的,美國、蘇聯都出了大力氣。說到底,日本投降不是因為中國一家把它打服了。
翻翻歷史賬本,中國跟日本打了好幾仗,贏過也輸過,但還真沒哪次是中國單槍匹馬把日本徹底收拾了。要么有幫手,要么沒打到日本家門口。這就是戴旭那句話的歷史底子。
戴旭是誰?他是解放軍空軍退役大校,現在是個軍事評論員,觀點向來硬核,民族主義色彩濃厚。他這話不是隨便說的,背后有他的觀察和分析,咱們拆開看看。
戴旭覺得,中國歷史上沒單獨把日本打趴下,這事兒留下了后遺癥。日本每次輸了仗都沒傷筋動骨,反而覺得自己挺能扛。比如甲午戰爭贏了中國,抗日戰爭雖敗,但靠的是盟軍,日本本土沒被中國軍隊踏平。所以,他認為日本心理上總有翻盤的想法,軍國主義那股勁兒沒斷根。
戴旭還盯著現在的局勢。日本這些年靠著美國撐腰,軍事實力蹭蹭上漲,航母有了,導彈也先進了。他點名批評日本在釣魚島、南海這些地方的小動作,還有日本政客三天兩頭跑去參拜靖國神社。戴旭說,這都是軍國主義抬頭的前兆,日本沒忘了過去那股侵略勁兒,對中國還是個威脅。
咋辦呢?戴旭的答案是:得準備打一仗。他主張中國得把海軍、導彈這些硬家伙搞上去,用實力壓住日本。最好能讓日本徹底服氣,再也不敢挑釁,甚至必要時來場硬仗,把歷史恩怨一了百了。這就是他“未來一戰永絕后患”的核心想法。
戴旭這話聽著挺沖,但在國內有不少人點頭,覺得說得痛快。不過也有人覺得太極端,畢竟現在是和平年代,打仗不是鬧著玩的。
歷史是過去的事兒,現在和未來才是關鍵。中日關系接下來咋發展,誰也說不準,但有幾種可能咱們可以聊聊。
如果日本還在釣魚島、南海上瞎折騰,中日關系估計還得緊繃著。兩國在軍事上較勁,經濟上掐架,甚至可能擦槍走火,打點小規模沖突。畢竟現在兩邊都不好惹,中國崛起,日本也不甘示弱。
話又說回來,中日也不是沒合作的地兒。經濟上互相離不開,文化上也有交流。要是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釣魚島的事兒緩一緩,說不定能找到平衡點,把東亞弄得太平點。
別忘了美國這尊大神。日本是美國的小弟,中國是美國的大對手,美國在中間一攪和,中日關系就更復雜了。美國要是拉日本對抗中國,事兒就大了;要是勸和,緊張局勢可能降降溫。
東亞這塊地兒正在變樣。中國推“一帶一路”,日本搞“自由繁榮之弧”,大家都想當老大。中日在這場博弈里,既能斗也能拉一把,就看怎么選了。
戴旭那句“未來一戰”,聽著解氣,但真打起來代價太大。中國官方一直說要和平解決問題,估計也不會輕易走這條路。未來咋樣,還得看中日雙方的智慧。
中日關系這本賬,歷史翻不完,現實理不清。戴旭的觀點是個警鐘,提醒咱們別忘了過去的教訓,也得正視現在的挑戰。未來的路,和平最好,但實力得有保障。中日要是能放下包袱,攜手搞好東亞,那是皆大歡喜的事兒。可要是老這么僵著,誰也別想舒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