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事兒挺扎眼:以色列有個叫杜伯斯基的議員,在臺北舉著個印著 “臺以友誼” 的杯子拍照。別瞅著就是舉個杯子,這動作可比往火藥桶里扔火星子還危險 —— 他碰的,是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紅線,那可是全球地緣政治里最碰不得的雷區。
有人說這是 “個人行為”,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這說法站不住腳。你想啊,杜伯斯基頭上頂著 “以色列國會友臺小組主席” 的頭銜,這頭銜可不是菜市場買的,邀請函上明明白白寫著,這本身就是政治身份的象征。再者,他還跟當地的 “外交部長” 見了面,照片都登上了民進黨黨媒頭版,這哪是私人串門?更別說他還公開喊著 “支持臺灣在國際舞臺發聲”,這話經路透社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
說白了,這就是打著 “個人” 旗號搞政治操弄。中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深夜發的外交照會,其實就是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在臺灣問題上,中國從來沒含糊過,眼里揉不得沙子。就像央視新聞里反復播的中以建交公報原件,那上面 “以色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的承諾,可不是隨便寫寫的。現在杜伯斯基這么一鬧,以方再辯解 “個人行為”,就跟說 “太陽從西邊出來” 一樣可笑。
以色列這會兒玩這套,其實是在鋼絲上跳舞,還是沒系安全繩的那種。一邊呢,它跟中國的生意做得挺熱乎:中國占了以色列半導體設備進口的 41%,是第三大貿易伙伴;以色列進出口總量里,27% 得走臺海航線,芯片制造的關鍵材料七成從這兒過。另一邊,它又想靠著美國的軍援 ——2024 財年美國給了 38 億美元,創了紀錄。
可這種 “兩邊討好” 的小聰明,早就被驗證過行不通。2022 年立陶宛也玩過 “個人訪問臺灣” 的把戲,結果呢?對華貿易額一年就跌了 84%,腸子都悔青了。現在以色列經濟部肯定在算一筆賬:要是臺海這邊出點岔子,它的芯片產業、進出口貿易能扛住嗎?恐怕懸。
解放軍臺海演習已經成為常態;海空聯合演訓選的位置也挺講究,就在臺海中線附近;殲 - 16D 電子戰機沿著金門巡航,釋放的干擾波就像在說 “別裝聽不懂”;海警船還去了北竿島海域,白浪劃過去的痕跡,更像是在劃一條 “禁止越界” 的線。
這些動作可不是瞎比劃。以色列那些靠臺海航線吃飯的商人,估計這會兒正揪心呢 —— 他們運的貨里,不少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材料。北京這是明明白白告訴特拉維夫:別以為外交上耍點小聰明沒啥代價,真要鬧大了,地中海東岸的賬單可就來了。
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選的這個時間點,簡直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黎巴嫩真主黨兩周就往以北部打了 187 枚火箭彈,北邊也不太平;國內內閣還因為征兵問題快散架了。自家一堆麻煩沒解決,倒有空去踩中國的紅線?
再說了,中國手里的 “牌” 可不少。沙伊和解這事兒,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在中東的調解能力;全球 90% 的稀土永磁材料產能都在中國手里,這玩意兒可是高科技產業的 “糧食”。以色列要是真把中國惹急了,想在中東找個說理的地方,想安穩搞芯片生產,怕是沒那么容易。
其實以色列心里該有數: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底線,誰碰誰倒霉。之前立陶宛的教訓就在眼前,84% 的貿易暴跌不是嚇唬人;現在自己 27% 的貿易航線都得看臺海臉色,還敢在紅線邊上蹦跶?
說到底,杜伯斯基在臺北舉的那杯茶,看著是 “友誼”,實則是杯 “苦酒”。要是以色列繼續裝糊涂,這杯酒最后得讓全體以色列人一起咽 —— 到時候損失的可就不只是幾個訂單,說不定還有整個國家的發展節奏。
這條紅線,從來就不是畫著看的。以色列現在最該做的,是趕緊清醒過來:別在最不該惹事的時候,惹了最不能惹的麻煩。不然真等后果來了,再想回頭可就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