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見過山崖石縫中倔強生長的松樹?任它烈日炙烤,任它暴雨抽打,任它寒風如刀,它只管把根須更深地扎進貧瘠的巖土,身軀反而在風霜磨礪中愈發(fā)顯出遒勁蒼翠的筋骨。這畫面,正是古人那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最生動的注腳——真正的力量,并非源于順境的光滑,而是生于逆境的雕琢。
我家小區(qū)門口,曾有個修車攤,攤主老張師傅的手藝是出了名的好。可前幾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幾乎要了他的命。我在醫(yī)院見到他時,他腿上打著厚厚的石膏,臉上卻不見多少愁苦,反倒笑著安慰家人:“零件壞了,修修還能用,人哪能這么容易散架?”出院后,那條受傷的腿終究落下了毛病,走路一瘸一拐,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靈活地蹲在車底下作業(yè)。修車攤的生意眼見著冷清下去,老主顧們看著他不方便,漸漸都去了別處。
我們都以為老張這下該收攤了。誰知沒過多久,他那個小小的修車攤竟“搖身一變”。他不知從哪里淘換來一輛半舊的三輪車,自己敲敲打打,改造成了一個能移動的“迷你修車鋪”。車身一側掛著工具,另一側支起個能遮陽擋雨的棚子。每天清晨,無論晴雨,總能看見他騎著這輛“叮當作響”的三輪,在附近幾個小區(qū)和路口慢慢“巡游”。他沒法再鉆車底了,就專攻電路檢測、輪胎快補、更換小零件這些手上活計。起初人們是同情,后來是佩服,最終徹底被他的手藝和這股子“打不死”的勁頭折服。一次我去補胎,正巧碰上狂風大作,雨點噼里啪啦砸在棚布上。老張佝僂著背,手上的動作卻絲毫不亂。我忍不住問:“張師傅,這大風大雨的,也不歇一天?”他頭也沒抬,嘿嘿一笑:“風來了就頂著風,雨來了就淋著雨,活兒不等人,咱這攤子,風里雨里站住了,才算真本事!”那一刻,他布滿油污的手背和專注的眼神,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有力量——生活的風暴從未停歇,他卻把自己變成了一塊壓艙石,在顛簸中穩(wěn)穩(wěn)錨定了自己的位置。
老張的“三輪車傳奇”,讓我想起一種植物界的奇觀——竹子。你知道嗎?竹子生命的頭五年,幾乎看不到地面的顯著生長。它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在黑暗的地下,它的根系瘋狂地向四面八方、向土壤深處延展,構建龐大而堅韌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這五年里,它要默默抵抗蟲蟻的啃噬,忍耐干旱或水澇的侵襲,承受土壤的壓力,積蓄每一分力量。直到第五年雨季來臨,它會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拔地而起,短短幾周就能長到數(shù)十米高,其勢銳不可當!那五年的沉寂與磨礪,正是它日后“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底氣所在。沒有深扎于黑暗的隱忍與堅持,哪來破土而出、傲視風雨的挺拔?
回到我們自身。人生的“東西南北風”何曾停止過?它可能是職場晉升路上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傾軋,像冰冷的墻壁讓你撞得生疼;可能是創(chuàng)業(yè)途中資金鏈斷裂的滅頂之災,瞬間將藍圖吹得七零八落;可能是親人病榻前漫長的煎熬與經(jīng)濟的重壓,日夜啃噬著你的心力;也可能是時代浪潮的劇烈轉向,讓你辛苦積累的經(jīng)驗突然顯得過時,茫然不知何去何從……這些風,方向不同,力道各異,但無一例外,都在考驗著我們生命韌性的“鋼火”。
如何鍛造這身“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筋骨?
首要的功夫,得下在“根系”上。當風暴暫時未至,晴空萬里時,別只顧著享受陽光。要像那扎根的竹子一樣,默默積蓄你的“內力”。這內力是什么?是扎實的專業(yè)技能,讓你在行業(yè)風浪中有立身之本;是健康的體魄,成為你應對壓力的堅固堡壘;是穩(wěn)定的情緒內核,在驚濤駭浪中保持清醒的判斷;更是積極正向的思維模式,讓你在黑暗中依然能捕捉微光。這些深扎于日常的“根系”,平時默默無聞,卻是風暴來襲時最可靠的錨點。
其次,要學會在風中“聚焦”。當四面八方的狂風裹挾著沙石襲來,最忌諱的是驚慌失措,亂了方寸。你要清晰地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護住核心業(yè)務,是保住家人安康,還是維持住內心的基本盤?把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像聚光燈一樣,死死地聚焦在最關鍵的目標上。那些無關緊要的枝節(jié),該舍棄時果斷舍棄。在風暴中生存的智慧,往往不在于迎擊所有風頭,而在于懂得在狂舞的枝葉間,死死護住那最根本的主干。
更要緊的,是培養(yǎng)一種“成長型”的逆風觀。別把“東西南北風”僅僅看作需要咬牙硬扛的災難。試著在每一次猛烈的沖擊后,喘口氣,定定神,然后冷靜地“復盤”:這陣風暴露了我哪個環(huán)節(jié)的脆弱?它逼著我掌握了什么新技能?它是否意外地為我打開了另一條未曾設想的小徑?逆境如同砂紙,每一次摩擦都痛苦,卻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打磨中,生命的紋理才得以清晰,內在的鋒芒才得以顯露。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以另一種方式,融入你的筋骨,成為你力量的一部分。
鄭板橋筆下這株“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勁竹,之所以穿越時空,依然能激蕩人心,正因為它是每一個平凡生命在困境中不屈姿態(tài)的象征。風,永遠不會停息。我們無法選擇風的方向和大小,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那扎根大地的竹,在千磨萬擊中,把每一次搖曳都轉化為向下扎根、向內蓄力的契機,最終讓那看似摧折一切的狂風,反成了托舉我們向上的無形之力。
生命的韌勁,從來不是天生的鋼筋鐵骨,而是在無數(shù)次被風壓彎又奮力彈起的過程中,淬煉出來的。當下一陣狂風驟起,愿你我能如那山巖間的松,如那疾風中的竹,穩(wěn)住下盤,咬緊牙關,在獵獵風聲中,清晰地聽到自己骨骼拔節(jié)生長的聲音——那正是生命最深沉、最動人的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