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
新華社記者董雪
“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7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致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的賀信中,鮮明指出多樣文明之于世界的重要性。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人類歷史漫長的進程中,各國、各民族因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和標識的不同文明。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202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就曾深刻闡明文明多樣性的重大意義。
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
時間長河中,正是各種文明的相互遇見、彼此成就,構成了人類文明絢麗多彩的百花園,書寫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燦爛篇章。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為共創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美好未來指引方向。
“歷史昭示我們,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文明的交流互鑒。”今天,習近平主席再次闡明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文明的發展格局和演進態勢也在經歷調整和重塑。
一方面,文明交流互鑒日益廣泛,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的呼聲日益高漲;另一方面,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文明隔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
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類文明當何去何從?
“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習近平主席為不同文明攜手前行指明路徑。
回溯時間之河,習近平主席對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視一以貫之:
在地方工作時,就著力推動文明對話。在福建,促成福州與美國塔科馬結為友好城市;在浙江,部署指導浙江走出國門舉辦文化活動,讓中式美學邂逅法式浪漫;在上海,關心推進世界博覽會籌辦工作,促進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
新時代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深刻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發出“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誠摯邀約……
2023年3月,懷著對人類文明前景的深刻思索,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系統闡釋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中國主張。
以“求同存異、和合共生”為核心要義的全球文明倡議,與多國文化理念相互呼應,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高度契合,其理念主張日漸成為全球性共識,正不斷轉化為全球范圍的生動探索和實踐。
“中國愿同各國一道,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舉行之際,中國再次向世界發出文明邀約。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這是擁有五千年深厚積淀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美好未來彰顯的歷史自覺與時代擔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