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這漫長航程中,總有人突然被一縷來自陌生港口的燈火吸引,誤以為那才是真正的燈塔。
于是,一段段婚外情被其冠以“真愛”之名,可這真是愛情本來的面貌嗎?還是情感匱乏在自我編織的幻覺?
有女性讀者說丈夫在外面有人了,一起快三年,是第三者故意露出的痕跡讓其發現,她不想離婚,便跟丈夫攤牌,把第三者發過來的信息拿給丈夫看,但丈夫堅稱第三者不圖他的錢,不在乎他已婚有孩子,對他是真愛。
她見叫不醒丈夫,便拖著不理,第三者卻威脅她丈夫說要到單位去找他,話里話外都是逼他離婚,就這丈夫還堅稱第三者對他是真愛。她想不明白,外人一眼看穿的目的,為什么丈夫非說是真愛?
其實,婚外的關系中,為什么有的人說是“真愛”,原因現實。
1,為了說服自己。
一個人有了婚外的關系,是權衡過利弊的,但一旦選擇開始這段關系,便明白自己的行為背離了婚姻的契約和初衷,是要付出代價的,卻依然抱著僥幸心理,以為自己會是一個例外。
即個體行為與原有價值觀產生沖突(如已婚者陷入婚外情),認知便會隨著其行為(出軌事件)而不斷被修改。
將婚外情定義為命中注定的“真愛”,把自己塑造成不幸婚姻的犧牲者,甚至將婚外對象神圣化為“拯救者”。
這種敘事一旦建立,便能有效消解道德焦慮,使越軌行為獲得內心許可。
像上面女性的丈夫說是真愛,他不是看不清第三者的目的,而是他不愿意承認,也不想為自己的背叛付出代價,說服自己是真愛,那他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了。
這種自我欺騙的敘事具有強大的自我強化功能,不斷尋找證據證明婚姻的不幸與婚外情的“正當”,卻對婚姻中尚存的溫暖與婚外情的風險視而不見。
說服自己是真愛,常常不是發現了真愛,而是需要相信那是真愛,如同建造一座認知的堡壘,只為庇護那不容于世的關系。
2,情感代償機制。
發展婚外關系的男女,總會為自己找各種理由,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指責婚姻和伴侶給不了其想要的。
誠然,婚姻和伴侶沒有十全十美的,但婚姻出了問題或是伴侶給不了自己想要的,這些都不是出軌的理由。
說是真愛也可以,就請先離婚,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家庭破裂和伴侶的痛苦之上。
雖然婚姻中若長久缺乏理解、尊重或親密,需求便如久旱的土地,但婚外關系所帶來的激情和新鮮感,便被焦渴的內心無限放大,竟似匯成汪洋大海。
心理學中稀缺效應恰可解釋此現象,越是匱乏的,越會被賦予過高的價值。
婚姻中缺失的尊重,在婚外一句客套的贊美里竟被視作無價珍寶;內心渴望的理解,在對方隨意的傾聽中仿佛被完美洞悉。
這種被“看見”的錯覺,成為情感荒漠中的救命稻草,讓當事人誤以為終于尋得了靈魂深處的真正回響。
3,脫離現實的虛幻。
建立婚外關系的兩個人,像是戀愛一樣約會,做著情人之間的事,卻不用為日復一日的生活瑣碎所磨礪。
加上婚外情自帶隱秘性,于是每一次相見便如舞臺劇般精心設計,比如燭光晚餐、精心挑選的禮物,刻意營造的浪漫氛圍,一切皆與婚姻日常的瑣碎、責任形成強烈對比。
這種人為打造的真空環境,剝離了真實生活的重量,也模糊了激情的本質。
婚外情中刻意規避了房貸壓力、養育孩子分歧、婆媳矛盾這些真正考驗關系韌性的現實問題。而真正的愛,恰恰是在日復一日的尋常中,在共同面對這些瑣碎與壓力時,依然愿意選擇彼此。
然而,虛情假意下的迎合反而制造出浪漫的幻象,使人錯把這種效果當成了真愛。
這不是兩個人之間沒有矛盾,而是彼此眼下的需求達到了平衡,一旦其中一方有了更多的需求,打破了平衡,也就讓彼此不得不面對現實。
像上面女性讀者的丈夫的第三者,想要上位,就主動打破了關系的平衡。只不過還沒有毀掉情人的事業、家庭和地位,情人暫時還是既得利益者,自然認為是“真愛”。
婚外情被誤認為“真愛”,是為了說服自己、情感匱乏的放大鏡、脫離現實下自我編織的虛幻。
然而,真愛無需靠逃避與隱瞞來滋養,更不會在傷害他人的基礎上。
真愛不是逃離現實,它需要在平凡日子里的相互擔待,在人生低谷中的彼此扶持,在漫長歲月中的共同成長。
在婚外情里尋找的是逃離自我的出口,在婚姻中尋找的卻是完善自我的入口,后者才是愛情最本真的樣貌。
真正的救贖從不在于逃向另一片海市蜃樓,而在于看清自己真實的需要,并鼓起勇氣在現實的關系中去修復、去耕耘、去創造。
今日話題:你認為真愛是什么?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