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崗大運中心籃球館的燈光下,汗水浸透了21號球衣。
王馨雨在最后一場熱身賽的第四節替補登場,僅有的7分鐘里她拼下4分,一次底線突破后的拋投贏得零星掌聲。
三天后,當中國女籃登上前往深圳的大巴時,她的名字卻消失在最終名單里。
同樣的命運降臨在李一凡身上。
這位新疆女籃的鋒線悍將,熱身賽對陣澳大利亞時同樣貢獻4分,卻在14人名單確認時黯然離場。
教練組的選擇冰冷而直接:從16人名單中剔除的兩位球員,全部來自鋒線位置。
留下的14人構成引發熱議——6名后衛擠進名單,比鋒線還多一人。
李緣、楊舒予、王思雨、楊力維、王佳琦和王馨雨組成后衛群,而鋒線只剩羅欣域、翟若云、賈賽琪、張茹和黃思靜五人。
當身高226公分的張子宇站在韓旭身旁時,這道內線雙塔屏障讓對手窒息,但鋒線的單薄卻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宮魯鳴的用人邏輯在數據中顯露無疑。
熱身賽暴露的持球突破軟肋和三分命中率波動,讓他寧可多帶兩名后衛補強后場。
但這樣的抉擇真的合理嗎?當日本女籃的快攻旋風襲來,當澳大利亞的肌肉叢林碾壓禁區,僅靠5名鋒線球員輪轉能否扛住48分鐘高壓?
更尖銳的質疑指向兩位核心的缺席。
李月汝在WNBA賽場搏殺的畫面被反復播放,她選擇留在更高舞臺無可厚非。
但李夢的退出卻掀起輿論風暴——官方聲明的"傷病和狀態調整"背后,自媒體爆出她與宮魯鳴執教理念的激烈碰撞。
這位場均能轟下19.3分的鋒線核武器,曾被國際籃聯譽為"進攻端無解的存在"。
如今她的空位由誰來填補?張茹的防守硬度夠格,羅欣域的三分夠準,但兩人加起來都不及李夢在關鍵時刻的單打破壞力。
有球迷在論壇發問:用團隊籃球抹殺巨星價值,是否矯枉過正?
戰術板上的博弈同樣暗流涌動。
熱身賽對陣澳大利亞時,宮魯鳴曾雪藏張子宇和黃思靜,被解讀為戰術保密。
但當18歲的張子宇正式亮相亞洲杯,她能否扛起李月汝留下的內線重任?這位比姚明還高的少女在山東隊場均20+15的數據耀眼,可國際賽場的對抗強度截然不同。
更現實的考驗來自小組賽排兵布陣。
對陣韓國需要封鎖三分炮臺,新西蘭的肌肉碰撞消耗巨大,印尼的瘋狗式防守更需鋒線厚度支撐。
當潘臻琦192cm的身高和李一凡的籃板拼搶同時缺席,僅剩1米82的翟若云要在四號位直面新西蘭壯漢沖擊。
宮魯鳴在采訪中承認:"4月集訓以來,隊伍配合并不默契。"
這句話像針尖刺破勝利氣泡。
熱身賽五勝一負的華麗戰績下,藏著23次失誤的尷尬數據——楊舒予的突破分球被斷,王思雨的擋拆傳球出界,這些細節在淘汰賽階段可能致命。
深圳體育館的電子屏已開始倒計時。
當張子宇俯身系緊鞋帶,她的身影籠罩半個球場;當楊舒予甩動短發準備沖鋒,她的速度是撕裂防線的利器;但當對手將戰火燃至鋒線腹地,那道由五人支撐的防線能堅持多久?
所有答案都將在七月的鎂光燈下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