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7月7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白宮藍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右)在晚宴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左)遞交他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信函。視覺中國 圖
“此時此刻,他(特朗普)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和地區締造和平。總統先生,我想向您呈上我致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提名信,提名您獲得和平獎。您當之無愧,應該獲得這個獎項。”當地時間7月7日,在白宮藍廳舉行的晚宴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越過桌子,向特朗普遞上諾貝爾獎和平獎提名信,發表了一番溢美之詞。
在白宮外,數百名抗議者頭戴巴勒斯坦頭巾,揮舞著巴勒斯坦國旗和寫有“停止武裝以色列”、“對種族滅絕說不”的橫幅,一些示威者還呼吁逮捕內塔尼亞胡。此前,國際刑事法院以在加沙犯下戰爭罪對這位以色列領導人發出逮捕令。
自7月7日開始,內塔尼亞胡開啟美國政府換屆后的第三次訪美行程。內塔尼亞胡9日在社交平臺X 表示,他與特朗普重點討論了釋放被關押在加沙的人質問題。他還強調,兩國領導人還討論了“我們在伊朗問題上取得的偉大勝利”的后果和可能性。
“當前卡塔爾斡旋下的加沙停火協議談判進入關鍵階段,美以亟需協調立場,而伊朗核問題為長期潛在議題。內塔尼亞胡訪美的主要目的是強化美以特殊關系,通過高頻率訪問彰顯兩國緊密聯盟,同時間接慶祝以色列在伊沖突中的階段性優勢。此外,他也希望爭取美國對以色列下一步行動的支持,尤其在加沙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應對上與特朗普政府‘對表’。”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特朗普的中東愿景
內塔尼亞胡比其他任何領導人訪問美國的次數都多,在外界看來,他與特朗普的關系已經達到了巔峰,哪怕在過去的6個月里二人關系起起伏伏。
在2個月前的第二次訪問期間,內塔尼亞胡總理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鏡頭前,被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論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當時試圖取消特朗普即將對以色列加征的任何關稅,結果他不僅沒有成功,特朗普還在鏡頭前大談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40億美元,稱以色列應該給出一些回報。
在伊朗問題上,他也措手不及。特朗普稱美國將與伊朗進行直接對話,而內塔尼亞胡堅決反對。2個月后,十二天戰爭出現,美國轟炸了伊朗3處核設施。
除了第二次訪問的尷尬之外,特朗普5月高調訪問中東時,去了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繞過了以色列。然而不管美以關系如何起伏,最后卻似乎還是可以走到一起。
特朗普一直在談論他在中東有兩個想要實現的目標,一是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二是結束加沙戰爭、擴大《亞伯拉罕協議》并讓其他國家加入關系正常化進程。內塔尼亞胡9日在華盛頓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相信伊朗不會再推進核計劃。“他們很害怕,他們感受到了力量——美國的力量、以色列的力量,以及以色列和美國聯合的力量。”內塔尼亞胡表示。
他的言論與一些安全專家就德黑蘭繼續發展核計劃的警告相悖。對此,內塔尼亞胡表示:“我認為伊朗人明白,美國和以色列做過一次的事,我們也能做兩次、三次。”他還表示,即使伊朗轉移了一些高濃縮鈾,他也不相信伊朗仍擁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因為伊朗核武器計劃的其他部分已經遭到破壞。“濃縮鈾不足以制造原子彈。好吧,它是必要的組成部分,但還不夠,”他說。
特朗普明確表示,不允許德黑蘭擁有鈾濃縮計劃,但他本周也表示,他希望能夠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無論雙方做出的表態是否有分歧,半島電視臺舉例分析稱,華盛頓和特拉維夫之間存在著完全的協調,比如2024年4月初以色列襲擊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以及同年9月黎巴嫩真主黨前總書記納斯魯拉遇刺,都發生在內塔尼亞胡或其政府高級官員訪問華盛頓前后。
地區沖突問題研究員穆斯塔法·納杰菲對半島電視臺表示,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可以借此訪問重新塑造自己作為“對抗伊朗的領導者”和“地區地緣政治變革者”的形象,并利用白宮作為逃避國內問責的平臺。
納杰菲在X上發表的分析文章中寫道:“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訪問的主要議程是圍繞提出針對伊朗的新進攻計劃,以及內塔尼亞胡努力拉攏特朗普及其政府到自己一邊。”幾天前,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證實了這一點,他宣布以色列軍隊正在制定打擊伊朗的新作戰計劃。
外界無法判斷特朗普對以伊未來走向的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希望說服特朗普,如果伊朗試圖重啟該計劃,美國會威脅發動新的軍事打擊。
加沙癥結
對于特朗普的第二個目標,他需要內塔尼亞胡順應他的意愿,因為除非內塔尼亞胡同意,否則加沙戰爭永遠不會結束。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于8日下午5點再度會面。據美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持續2小時的閉門會談主要集中在特朗普本月1日提出的加沙60天停火協議。
根據《華盛頓郵報》獲得的框架協議副本,哈馬斯目前扣押的50名以色列人質(據信包括約20名生還者和30名遇難者)中,超半數將在兩個月休戰期內分五個階段獲釋,以交換數量未明的巴勒斯坦囚犯。
停火首日將釋放8名生還人質,第7天將移交5具遇難者遺體。協議生效的第10天,哈馬斯必須提供剩余人質的健康狀況信息,以色列則須公布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從加沙拘押的巴勒斯坦人信息。最終和平協議達成后,剩余人質將獲釋。協議還涵蓋釋放約旦河西岸囚犯。若停火持續,將在第30、50和60天進行后續交換。根據協議,以軍首日將從加沙北部部分地區撤出,一周后撤離加沙南部部分區域,具體撤軍界線尚待商定。
盡管白宮并未就兩次元首會晤釋出更多信息,但部分細節還是引發了輿論的關注。在7日舉行的晚宴上,白宮記者團獲準進入藍廳,以色列隨行記者團卻被拒之門外。晚宴開始前,特朗普僅向熟識的記者開放了30分鐘的問答環節。
《耶路撒冷郵報》分析稱,這與目前所處的外交關鍵節點有關。目前,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卡塔爾仍在就加沙停火及人質協議展開談判,而美伊談判也即將重啟。這也意味著,任何公開表態或不當言論都可能破壞兩場談判,閉門協商更利解決核心問題。
不過,致力于通過談判解決巴以沖突、實現兩國方案的以色列政策論壇華盛頓常務董事雷切爾·勃蘭登堡 (Rachel Brandenburg) 表示,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可能對他們的會談結果有不同的期望”。“特朗普總統希望達成停火條款,并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議,確保以色列不再襲擊伊朗,但內塔尼亞胡總理可能只是想慶祝勝利,而不必同意任何危及自身政治地位的事情。”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內塔尼亞胡此次訪美期間將告訴特朗普,若要結束加沙戰爭,以方有三點不會妥協——徹底擊潰哈馬斯;哈馬斯領導層流亡;哈馬斯完全解除武裝。
鄒志強指出,與內塔尼亞胡“消極應對”停火協議談判的態度不同,特朗普更傾向于盡快推動60天臨時停火協議,并在此基礎達成長期和平方案,以提升個人政績。在他看來,內塔尼亞胡試圖通過拖延換取更有利的軍事條件,拒絕就停火問題作出長期承諾。
“從表面看,特朗普正在努力維持美以特殊關系,但私下正在推動以色列接受臨時停火協議,以緩解美國國內政治壓力。特朗普既要兼顧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同時也正在避免因過度偏袒引發阿拉伯國家反對。”鄒志強分析道。
自7月6日起,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談判小組在多哈舉行新一輪停火協議談判,盡管哈馬斯9日表示同意釋放10名被扣押人員,但停火談判依然困難重重。鄒志強認為,加沙停火談判的僵局源于以色列拒絕放棄“徹底消滅哈馬斯”的目標,而哈馬斯則尋求生存空間和基本安全保障。
“首先,哈馬斯希望達成真正的停火協議,而非臨時休戰協議。在60天談判期內,若未能同以色列達成協議,哈馬斯希望自動延長停火,避免以色列立即重啟軍事行動。第二,哈馬斯要求以軍撤出部分軍事占領區,減少在加沙的軍事存在。第三,哈馬斯希望打破以色列對援助的壟斷,允許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介入,確保加沙民眾的基本生存需求。以色列既將哈馬斯作為談判對象,又把‘徹底消滅哈馬斯’作為目標,導致談判陷入根本性困境。”
在加沙未來的治理問題上,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近日公布了“人道主義城”方案。該方案顯示,以方計劃在靠近埃及的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修建一座所謂的“人道主義城”,用于集中安置所有加沙人口。據卡茨描述,當地民眾需經以軍“安全檢查”后方可進入,且“一旦進入不得離開”,國際機構負責內部管理,以軍在外圍實施軍事管控。這一計劃或許就將在各方接下來達成的停火期間實施。
鄒志強注意到,特朗普并未就以方提出的“人道主義城”設想做出過多回應,這一態度或與他意識到加沙治理問題的復雜性及其輿論影響有關。“在加沙的未來治理問題上,特朗普的立場已從激進的‘人口遷移’設想轉向較為務實的停火談判,這反映他認識到國際現實與政策可行性的限制。盡管如此,在削弱哈馬斯的總體戰略目標上,美國和以色列仍然保持一致。”鄒志強分析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