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越南廣寧省市場管理局第一大隊對芒街市同心貿易股份公司廠區內的一處倉庫進行了突擊檢查,揭示了中國商人在越南進行跨境貿易時可能遭遇的重大法律風險。此案中,一名中國籍男子"阿濱"通過租用當地已故商人杜文光的倉庫,建立了一個大規模的跨境商品中轉站。
調查顯示,這個隱蔽的走私網絡在該倉庫內查獲了47127件違規商品,其中走私化妝品高達16166件,總案值高達12.45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36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商品通過多個TikTok賬戶接收來自中國阿里巴巴平臺的訂單(在越使用TikTok接單,然后從中國貿易平臺阿里巴巴上進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跨境走私鏈條,自己今年2月份起至被查系統記錄進貨總金額為12000萬元人民幣。
根據當地媒體爆料,此案最值得警惕的是其采用的逃避監管手段:使用完全中文編程的倉庫管理系統,規避越南本地監管;系統未與越南國內電商平臺對接,形成數據孤島;通過多個TikTok賬戶分散訂單,模糊交易軌跡;遠程控制操作,實際經營者隱身幕后。
這起案件暴露了當前跨境電商存在的監管盲區:商品來源合法性難以追溯;跨境支付系統缺乏有效監控;物流環節存在監管漏洞;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挑戰。
從這起案件可以看出,在越南從事跨境貿易的中國商人需要特別注意:
1. 必須確保所有商品具有完整的進出口手續。
2. 倉儲管理系統應當符合當地法規要求。
3. 避免使用未經認證的跨境支付渠道。
4. 謹慎選擇商業合作伙伴。
數據顯示,僅2025年5月15-6月15日打假高峰期間,廣寧省就查處了176起類似案件,涉案金額達69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90萬元)。這充分說明,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相關監管也在持續加強。
這起案件給從事中越跨境貿易的商人敲響了警鐘。在享受跨境電商便利的同時,必須嚴格遵守兩國法律法規,否則不僅會面臨巨額罰款,更可能觸及刑事犯罪。建議有意開展跨境貿易的商人務必咨詢專業法律人士,建立合規的貿易流程,避免陷入走私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