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用關愛和陪伴呵護困境兒童成長
●普遍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九成
●工作狀態:項目已推行十余年,普遍為兼職
暑期已至,兒童安全與關愛守護進入關鍵期,活躍在廣州各社區的兒童主任進入更為繁忙的工作階段。事實上,“兒童主任”項目已推行十余年,作用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新快報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廣州2800多名兒童主任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九成以上,但兒童主任兼職的現象較為普遍,難以兼顧兒童多樣化的需求,服務專業性也有待提升。
工作日常
兒童主任普遍身兼數職
每周僅有三成時間投入兒童工作
蘆珊從2014年扎根社區,先后在五羊南社區、達道北社區從事計生、民政工作,至今已有近10年的社區服務經驗。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基層工作者,蘆珊的身份在2022年增添了新坐標——她成為了一名兒童主任。
在民政工作的這些年,她走遍了大街小巷,為困難群眾落實政策、送去溫暖,每當看到困境兒童純真的眼神時,蘆珊不止一次地想到“這些孩子們需要的不僅是吃飽穿暖,更渴望被看見、被疼愛。”
蘆珊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雜,她要定期入戶走訪、信息排查,建立并動態更新轄區兒童檔案;為符合條件的兒童家庭申請社會救助;對疑似遭受家暴、虐待等情況的兒童,及時評估風險、介入保護;同時鏈接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等資源,為兒童爭取更多支持。此外,她還需要負責一部分住房保障(公租房)、勞動就業、殘疾人服務以及獨居孤寡老人關愛等工作。正因如此,目前蘆珊以兼職形式擔任兒童主任。
兒童主任身兼數職的情況并不罕見。魚木社區的兒童主任薛茗丹除了服務困境兒童,她還要負責社會救助、社區內勤、監察站的相關工作。
為兼顧數職,蘆珊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她每周制定走訪計劃,將兒童、殘疾人與獨居老人的家庭走訪結合起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社區活動日等時機,集中開展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即便如此,每周僅有30%的時間實際投入兒童工作。
暑期已至,兒童安全與關愛守護進入關鍵期,活躍在廣州各社區的兒童主任進入更為繁忙的工作階段。
工作困境
從兜底保障向全面發展升級
資源配置、專業能力亟待提升
在兒童主任的崗位上,助力營造更溫暖的成長環境,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眾多兒童主任的職業憧憬,然而,這份憧憬往往因為兒童多樣化的、專業化的需求而成為困境。石樓社區的兒童主任曾麗嫦表示,社區兒童主任的工作重點正從“兜底保障”向“全面發展”升級,而難點集中在資源配置、專業能力、家庭協同等方面。
尤其在面對特殊兒童及復雜個案時,專業培訓顯得至關重要。蘆珊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在面對孤獨癥、智力障礙等兒童時,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特教方法、行為干預策略及個性化技巧;遇到了受虐待或經歷創傷的兒童時,要學習創傷知情照護、危機干預等知識予以應對。
薛茗丹也提到,轄區內有一名患有心智障礙的女孩,幼時曾被中年男性嚇到而產生心理陰影,如今也不敢獨自出門。為了破除女孩的心理陰影,聯系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介入進行過一兩次心理服務。但在薛茗丹看來,一兩次的心理咨詢服務是不夠的。薛茗丹希望能為這位女孩提供持續的心理咨詢療程,好幫助她早日擺脫心理陰影,奈何能聯系到的資源實在有限。
在蘆珊看來,專職的兒童主任能保障服務連續性,避免兼職人員因精力分散導致幫扶中斷。其次,非專業人員容易忽視潛在危機,而專業培訓能夠賦予精準識別兒童心理問題、制定科學干預方案的能力。對此,蘆珊建議,一方面要嚴格選拔機制,明確專業背景優先等要求(如社工、心理學等),增設心理測試與實務能力評估,確保人員匹配度。另一方面,要分層培訓,例如初任培訓應聚焦兒童保護政策、溝通技巧,進階培訓則關注危機干預、資源鏈接等內容,還要定期考核強化實效。
破局
建兒童主任專業化培養體系
從有形覆蓋到實現有效覆蓋
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律專家、廣州市政協委員鄭子殷觀察,當前廣州市已基本實現兒童主任社區“有形覆蓋”,但距離《未保法》要求的“專人專崗”履職標準仍有差距。
在他看來,兒童主任有法律定位,有工作職責,而且工作職責非常具體,要求也很高。因此,鄭子殷期待兒童主任能夠實現有效覆蓋,按照法律賦予的工作責任,肩負起兒童保護的使命擔當。
對于“專崗專職”,鄭子殷十分認同。一方面是未保法已作了明文規定,另一方面,兒童主任扎根基層一線,在兒童保護領域應當發揮能監測發現、能強制報告、能判斷服務、能整合資源的啟動按鍵作用。
“法律賦予了未保工作更高要求和更多責任,而這些要求和責任的啟動鍵就在兒童主任。”鄭子殷認為,專職化的深層價值在于落實國家親權理念——當父母監護失職時,國家作為最終監護人必須介入。這要求兒童主任在處理未保問題中,需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非“完成流程”。但現實中,大多數兒童主任身兼多職、工作忙碌,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難以踐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
專業化是破解困局的核心。鄭子殷表示,兒童主任需兼具三重素養:掌握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熟悉未成年人保護的政策法規、熟悉跨部門協作機制。當前主要依靠“情懷、責任心、專業精神”三大法寶支撐的兼職隊伍,亟需通過持證準入、精準賦能等完善這一具有剛需的基層性工作。
采取多項措施提升專業能力 推動兒童主任納入“新職業”
據了解,為滿足基層兒童福利工作人員的能力建設需求,廣州市采取多項措施提升兒童主任的專業能力。一方面開展分層分類培訓。今年創新開展基層兒童福利工作人員“未”愛賦能計劃,以提升政策法規應用、個案處置、工作技巧、實務能力等方面為重點,針對不同資歷的兒童主任提供上崗、初級、中級三級培訓,全面提高兒童主任兒童服務關愛能力。另一方面是提升基層指導機制。市未保中心成立工作組,定期赴各區鎮(街)對兒童福利工作進行指導,制定工作手冊,建立指導清單,全面了解兒童主任的政策掌握運用和履職情況,及時掌握問題短板。針對發現的個性問題,分享心得經驗、開展課程培訓,現場教方法、送經驗。此外,舉辦實務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代訓,激發兒童主任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提升實戰能力。
此前,廣州市未保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提到,要推動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新職業申報工作。該負責人表示,“將兒童主任和兒童督導員納入職業分類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推動隊伍專職化發展,為行業人才的培養與選用提供權威依據,實現以崗定人。通過職業標準建設、培訓體系建設、職業技能比賽等方式,提升隊伍專業化能力,同時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待遇保障提供規范化的依據。”
敲重點
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九成以上
2021年,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及“每個村(社區)至少設立一名兒童主任,兒童數量較多的村(社區)要增設補充兒童主任”。
兒童督導員是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明確的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的工作人員,而兒童主任是村(居)委會明確的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的村(居)委會委員、大學生村官或者專業社會工作者等人員。
截至去年底,廣州市共有2866名兒童主任和182名兒童督導員,實現了基層兒童工作網絡全覆蓋。
據廣州市未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每個村(居)至少有1名兒童主任,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對于轄區內常住兒童數量較多或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總人數超過30人的村(居),根據實際需要增配兒童主任,所以有些村(居)配備不止1名兒童主任。在2866名兒童主任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九成以上。
采寫:新快報記者 麥婉詩 毛毛雨
圖片: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