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13日,2025 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醫師分會年會在穗舉辦。會上,一位特別嘉賓東東的到來讓人倍感驚喜。
2005年7月10日,只有6個月大的東東因為先天性膽管閉鎖、膽汁性肝硬化,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接受了親體肝移植手術,是廣州地區首例親體肝移植患者。
20年過去,襁褓中的嬰孩健康長大,現在是一位大二學生,東東感慨地表示:“二十年前,是肝移植手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患兒像我一樣重獲新生。”
東東與當時手術醫生之一劉超教授合影。上圖為2005年,下圖為2025年。
廣州地區首例親體肝移植
2005年5月,只有幾個月大的東東出現全身皮膚發黃、尿黃、腹脹、腹水,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確診為先天性膽管閉鎖。先天性膽管閉鎖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據當年為東東手術的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外科及肝移植學科帶頭人劉超教授回憶,前來就診時東東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有嚴重肝腹水、肝硬化和肺部感染,唯一的辦法只能進行肝移植。
手術由醫院肝膽胰外科王捷教授、劉超教授等專家進行,先從母親體內取出190克肝臟,再經過7小時的緊張手術,將肝臟移植到小東東體內。
手術難度極高,由于患兒年齡小、體重輕,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充滿挑戰。憑借醫療團隊精湛的醫術,這場高難度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成為廣州地區首例親體肝移植案例。術后,東東恢復良好,這個結果讓所有人為之振奮。
在這次治療中,醫院主動承擔了手術核心費用,并積極聯系社會愛心資源,多位熱心人士聞訊后慷慨解囊,迅速補足了剩余的資金缺口。
術后的定期復查、隨訪里,當年的手術團隊20年來與東東不間斷地聯系,不僅對東東身體康復情況格外關注,更對東東的心理和生活給予關心。
當年在生死線上徘徊的小嬰兒,在家人的悉心照料和醫護人員的關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運動、享受校園生活,并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學。
東東術后在ICU。
活體供肝移植受體5年生存率達91.3%
“先天性膽管閉鎖的發病率約為1:10000,中國大陸每年近千名孩子出生后診斷出有先天性膽管閉鎖合并膽汁性肝硬化,需要進行肝移植。”劉超教授透露,有的患者或家人對肝移植有顧慮,一是經濟原因,二是對術后生活質量的擔憂。
“有的患者或家人擔心肝移植術后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的問題,東東正好是一個鮮活的案例,證明中國在肝移植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很成熟,患者預后比較好。”劉超教授介紹,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肝移植手術已逐漸成為規范化、標準化的治療方案,為眾多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近年來,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為器官捐獻和移植構建了堅實保障;整體醫療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肝移植手術規模穩步擴大。
據介紹,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臟移植中心自2019年6月至今完成肝移植500余例,其中因先天性膽道閉鎖行肝移植20例。
技術的創新與優化,顯著提高了肝移植的質量。202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活體供肝移植(LDLT)受者術后 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別高達 93.6%、91.8%、91.3% 。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黃睿 陳賢 劉文琴 李玨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