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不少學生希望通過兼職豐富經歷、賺取零花錢,卻不料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目標。記者從北京市反詐中心獲悉,近期已發現多名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電詐引流短信,涉及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最小僅11歲,最大17歲,且此類案件呈蔓延趨勢,需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警惕。
“輕松賺錢”背后藏陷阱
學生誤成詐騙“傳聲筒”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便是其中一例。假期里,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對方稱急招線上客服助理,工作內容僅是群發短信,“發一條1元,熟練后日結150元,當天到賬”。高額回報讓小雨心動,隨即按照對方提供的視頻教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機號,向指定號碼群發“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打你電話一直不通。回電話……”的短信。
發送幾十條后,小雨越想越不安,意識到可能涉及騙局,才緊急停止。然而,像小雨這樣的并非個例,更多學生因涉世未深,在“輕松賺錢”的誘惑下,不知不覺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
騙子套路翻新
法律風險不容忽視
反詐民警介紹,騙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兼職信息,或潛伏在各類兼職群中物色目標,以“低門檻、高回報”為誘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這些短信多以“快遞到件”“訂單異常”等為由,引導收件人回撥詐騙電話,進而實施精準詐騙。
警方強調,學生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導致個人電話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冊,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個人電話卡、銀行賬號實行實名制管理,濫用這些工具協助詐騙,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從受害者到幫兇往往僅一步之遙。
多方聯動筑防線
共護學生暑期安全
針對暑期學生兼職詐騙高發態勢,北京警方反詐部門發出緊急提醒:
學生群體要提高警惕,凡是聲稱“輕松賺錢”“高額回報”,卻要求發送不明短信、鏈接,或提供個人信息、銀行賬號的“兼職”,均為詐騙,務必堅決抵制。
遇可疑信息時,應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溝通,或向學校、警方核實;如發現被利用或遭遇詐騙,立即撥打110報警。
廣大市民收到含“快遞回撥電話”等類似短信時,切勿輕易回撥,可通過快遞官方渠道核實信息,避免財產損失;發現疑似詐騙行為,及時向警方舉報。
暑假安全無小事,家庭、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反詐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法治觀,共同筑牢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火墻”。
原標題:《這些兼職不能做!多名未成年學生被誘騙淪為電詐“傳聲筒”》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