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75年初春,臺北士林官邸內。蔣介石半倚在病榻上。
"父親,該吃藥了。"蔣經國輕輕推門進來,手里端著溫熱的藥碗。
蔣介石緩緩搖頭,聲音嘶啞:"先放著...叫陳立夫來見我。"
蔣經國面露憂色:"父親,您需要休息..."
"快去!"
半小時后,陳立夫匆匆趕到。
"您找我?"
"立夫...我要你擬一封電報..."
"給誰的電報?"
"給..."蔣介石深吸一口氣,"給毛澤東。"
陳立夫的手猛地一抖:"這...?"
"經國,你先出去。"
待房門關上,蔣介石才壓低聲音說:"我要邀請毛澤東...來臺灣訪問。"
陳立夫倒吸一口涼氣,下意識看了看四周:"這太冒險了!萬..."
"我時日無多了。"蔣介石打斷他,目光望向窗外,"你還記得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毛澤東怎么說的嗎?"
陳立夫點點頭:"他說...說您是'老朋友'。"
"老朋友..."蔣介石喃喃重復,嘴角浮現一絲苦笑,"打了半輩子,倒成了老朋友。"
他轉向陳立夫:"立夫,中國必須統一。美國人...靠不住。"
陳立夫沉默良久,終于從公文包里取出紙筆:"您口述,我來擬稿。"
02
與此同時,北京中南海菊香書屋內,毛澤東正躺在寬大的臥榻上聽秘書讀報。
"主席,這是今天的外交簡報。"秘書輕聲念道,"美國國會又有人提出要'保護'臺灣..."
毛澤東突然抬手打斷:"老調重彈。"他摸索著從床頭柜拿起香煙,卻幾次都沒能點燃。秘書連忙幫他點上,他深吸一口,緩緩吐出煙圈,"告訴總理,繼續觀察。蔣介石...不會接這個茬。"
"主席怎么這么肯定?"秘書忍不住問。
毛澤東笑了笑:"1924年黃埔軍校,我跟他共事過。這個人...頑固得很,但在中國統一這件事上..."話未說完,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秘書急忙遞上茶水:"主席,您休息吧。"
毛澤東擺擺手:"春天了...不知道奉化的桃花開了沒有。"
一周后,這封跨越海峽的秘密電報被送到了毛澤東手中。他讓秘書扶他坐起來,親手摸過電報的每一個字。
"念。"他閉上眼睛。
"介石誠邀潤之兄來臺訪問,共商民族大計。兩岸同根,不宜久分..."
毛澤東突然笑了,笑得眼角泛起淚花:"這個蔣光頭...終于想通了。"他轉向秘書,"去叫小平同志來。"
當鄧小平匆匆趕到時,毛澤東正試圖自己下床。他連忙上前攙扶:"主席,您小心。"
"小平啊,蔣介石邀請我去臺灣...我去不成了,你替我去。"
鄧小平一怔:"這..."
"不急。等春暖花開時...你先做好準備。"
03
時間回到1972年2月21日,北京中南海。
此時的毛澤東站在書房窗前。
"主席,尼克松總統的車隊已經過了新華門。"工作人員輕聲報告。
毛澤東點點頭,深吸一口煙,緩緩吐出:"恩來同志安排得很妥當嘛。"他轉身走向沙發,隨手拿起茶幾上那本翻舊的《資治通鑒》,又放下,"這個尼克松,從大洋彼岸跑來,不容易啊。"
周恩來推門而入,身后跟著翻譯唐聞生。"主席,客人五分鐘后到。"
毛澤東整了整深灰色中山裝的領口,笑道:"好,我們見見這位打破堅冰的美國總統。"
當尼克松踏入書房時,毛澤東已經站在門口等候。兩位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閃光燈此起彼伏。
"您的著作改變了世界。"尼克松用他特有的低沉嗓音說道。
毛澤東擺擺手:"是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他示意尼克松坐下,"你從那么遠來,我們應當好好談談。"
會談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從國際形勢到雙邊關系,氣氛逐漸輕松。毛澤東忽然話鋒一轉:"總統先生,我們同蔣委員長的交情,要比你們長得多。"
尼克松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隨即恢復平靜。
毛澤東繼續道:"他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從黃埔軍校到現在,幾十年嘍。"
尼克松謹慎回應:"臺灣問題確實復雜,但我們相信和平解決的可能性。"
"歷史會給出答案。"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隨即轉向其他話題。
04
與此同時,臺灣陽明山。
蔣介石坐在官邸的書房里,他身著深藍色長衫,手中握著一份剛送到的密電。蔣經國站在一旁,神情凝重。
"父親,北京那邊傳來消息,毛澤東在會見尼克松時提到了您。"
蔣介石的手指微微顫抖,但很快穩住:"他說了什么?"
蔣經國展開電報:"毛澤東說...'我們同蔣委員長的交情,要比你們長得多,他是我們的老朋友'。"
房間陷入沉默。蔣介石閉上眼睛,仿佛在回憶什么。片刻后,他睜開眼,目光復雜:"老朋友...他竟用這個詞。"
蔣介石慢慢踱到窗前:"1924年,我在黃埔軍校任校長時,毛澤東是政治部主任。那時我們確實...共事過。"
"抗戰時期,我們也有過合作。雖然最后..."蔣介石沒有說下去,只是搖了搖頭。
"父親,您不會真的相信毛澤東……"蔣經國忍不住問道。
蔣介石走回書桌前,手指輕敲桌面:"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但他說得對一點——國共之間的恩怨,確實比中美之間長得多。"
"告訴葉公超,密切關注尼克松在北京的動向。另外,準備一份聲明,重申我們對中國統一的立場。"
蔣經國點頭記下,又問道:"關于毛澤東稱您為'老朋友'的事,要回應嗎?"
蔣介石沉思片刻,忽然露出一絲苦笑:"不必了。他這是...在提醒我啊。"
同一時刻,北京中南海的會談仍在繼續。
尼克松試探性地問道:"主席先生,您認為臺灣問題最終將如何解決?"
毛澤東點燃一支新煙,不緊不慢地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不會改變。至于蔣委員長...他是個固執的人,但有一點我欣賞他——他不允許外國分裂中國。"
尼克松略顯驚訝:"您對他評價很高。"
"實事求是嘛。"毛澤東笑道,"五十年代,美國有人想搞'兩個中國',蔣介石不是反對了嗎?這一點上,我們是一致的。"
周恩來適時插話:"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中國人民的立場是堅定的。"
05
會談結束后,毛澤東獨自留在書房。他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然后凝視良久,又將紙揉成一團。
"主席,您累了。"工作人員輕聲提醒。
毛澤東搖搖頭:"我在想,蔣介石看到今天的新聞,會是什么表情。"他忽然笑了,"這個'老朋友',大概正在臺灣輾轉反側吧。"
臺灣陽明山,夜深人靜。
蔣介石無法入睡,披衣起身來到書房。他打開抽屜,取出一張泛黃的照片——黃埔軍校時期的合影。年輕的蔣介石身著軍裝站在中間,旁邊是同樣年輕的毛澤東,兩人都神情嚴肅。
"老朋友..."蔣介石喃喃自語,"毛潤之,你到底在打什么算盤?"
他放下照片,走到窗前望著北方。六十多歲的老人眼中閃過一絲少見的柔和,隨即又被慣常的冷峻取代。
"報告!"門外傳來副官的聲音。
"進來。"
"美國駐華大使緊急求見,說是關于尼克松總統在北京會談的事。"
蔣介石整了整衣領:"讓他等著。告訴葉部長,明天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應對策略。"
副官退下后,蔣介石重新拿起那張老照片,低聲自語:"中國...終究是一個中國。"
他拉開抽屜,將照片放回最深處,仿佛也把那一瞬間的柔軟情緒重新鎖起。當轉身走向會客廳時,那個熟悉的、堅硬的蔣介石又回來了。
1975年4月5日,臺北下著綿綿細雨。蔣介石突然精神好了許多,甚至讓護士扶他到陽臺上看雨。
"經國,"他叫來兒子,"我昨晚夢見溪口了...雪竇山的杜鵑,應該開了吧?"
蔣經國強忍淚水:"父親,等您身體好些,我陪您回去看看。"
蔣介石搖搖頭,從枕下摸出一把鑰匙:"這是我書房抽屜的鑰匙...里面有重要文件..."他突然抓住兒子的手,"記住,臺灣...不能從中國分裂出去!"
"父親!"蔣經國跪倒在床前,"您別說了,好好休息..."
蔣介石的目光漸漸渙散,嘴里卻還喃喃著:"奉化...溪口..."
當晚11時50分,蔣介石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消息傳到北京時,毛澤東正靠在床頭聽京劇。
秘書輕輕走進來,欲言又止。毛澤東擺擺手:"關了吧...我都知道了。"
他轉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良久,才輕聲說:"給我拿紙筆來。"
秘書遞上紙筆,毛澤東顫抖著手,寫下十六個大字:"介石逝世,謹致哀悼。祖國統一,時不我待。"
寫完后,他長嘆一聲:"發不出去嘍..."將紙條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
第二天清晨,護士發現毛澤東的床頭多了一本舊相冊。翻開的那頁,是1924年黃埔軍校的合影。年輕的毛澤東站在后排,而前排正中,正是身著戎裝的蔣介石。
"主席,"護士輕聲問,"要收起來嗎?"
毛澤東搖搖頭,手指輕輕撫過照片:"留著吧...老朋友..."
海峽兩岸,兩位爭斗半個世紀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做了一個相似的夢——夢里,奉化的桃花開了,雪竇山的杜鵑紅了,而臺灣海峽上,架起了一座彩虹般的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