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暴雨后,一場恢復生產生活的戰役正在打響。重慶巴南花溪街道成立8個專項工作組,迅速恢復轄區受影響區域的生產生活秩序。7月10日清晨,家住屏都小區的鄧萬秀看著干凈的道路感嘆:“前兩天下了暴雨,昨天紅光大道還有積水,今天馬路就清理好了,效率高!”
7月8日至7月9日,一場大暴雨猛烈侵襲巴南區。面對緊急情況,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立刻啟動應急預案,24小時值守,有序搶險,轉移避險99人,聯合區應急局、救援隊成功解救19名受困群眾;同時及時協同相關區級部門在紅光大道積水區域持續開展排水工作。
在積水退去后,街道及各村(社區)24小時巡查在轄區各處,做好雨后排危工作,如開展電力巡查,疏通排水,在銅鑼山沿線開展地災巡查監測,對排查到的安全隱患采取臨時管控措施。
隨著水流排空,積水最為嚴重的紅光大道在7月10日上午6點左右已恢復正常通行。但被浸泡后的街巷露出了淤泥和散落的垃圾、斷枝,不僅影響通行,更存在衛生隱患。
“我們早上7點半就來這里了,一直在紅光大道支援開展清淤工作。”7個清淤小組分散在街道轄區各處,有序開展工作。地面進行基本清理后,花溪街道聯動區城管局緊急調配高壓沖洗車、鏟車等設備,沿主干道和重淤積區域反復沖刷、鏟運,快速清除大面積的頑固泥漿。在機械設備難以深入的背街小巷、人行道、店門口,由街道社區干部、環衛工人、物業人員、黨員志愿者組成的清淤隊伍成了主角。他們手持鐵鍬、掃帚,一寸寸地清理殘留的污泥、垃圾和積水。汗水浸透了衣服,泥點濺滿了褲腿,但大家干勁十足。
花溪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雨后生產生活恢復行動,不僅掃凈了街巷,更凝聚了人心,轄區受影響較大區域的生產生活正逐漸恢復。下一步,街道將持續強化防汛能力,以更高效的應急處突、更貼心的服務保障守護轄區居民幸福。
上游新聞 譚柯 實習生 郭婧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