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果香漸濃,重慶主城周邊哪里能尋得一口清甜多汁的鮮梨?答案必然是巴南。作為主城近郊的“水果寶庫”,巴南的梨子正迎來最佳采摘期,從二圣鎮的萬畝梨園到天星寺的山間果林,從羊鹿山的高山果園到勝天村的生態基地,處處梨香撲鼻,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甜之約”。
提到巴南梨子,二圣梨無疑是繞不開的“頂流”。這份承載著近兩千年種植歷史的美味,早已成為巴南的“味覺名片”。
二圣梨。巴南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追溯其歷史,巴南種梨的傳統可上溯至漢代,1985年,二圣鎮天坪山開始集中連片種植梨樹,2002年起,當地引進“翠冠”“豐水”等優質早熟品種,通過優化品種、升級技術,建成如今萬畝標準化梨園。2004年,8000畝梨園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標準建成,路、溝、灌溉管網等設施一應俱全,2006年便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如今更是實現90%綠色標準化種植,2025年預計產量達850萬斤,底氣十足。
二圣梨的品質,藏在每一顆果實里。其果形圓潤整齊,果皮呈清新的黃綠色,切開后果肉雪白,果心小巧,可食率高達96%以上。咬一口,肉質細脆化渣,汁液瞬間充盈口腔,甜而不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14%,糖分含量9g/100g,難怪2013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盛贊為“全世界最好吃的梨”。2024年,二圣梨入選國家梨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典型案例。
二圣梨集體村種植基地。巴南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這份優質,源于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二圣梨原產地位于二圣鎮集體村,這里森林覆蓋率達80%,方圓10多公里內無工礦企業,土壤、水源、空氣純凈無污染。天坪山海拔450-630米,梨園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層深厚肥沃,pH值6.5-7.2,搭配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7℃,年降水量1200毫米,通風透光的山地環境,為梨子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
從2008年起,連續16屆梨花節、采梨節熱鬧上演,“二圣”“天坪山”商標享譽內外,更拿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重磅榮譽。七月走進天坪山,萬畝梨園里,沉甸甸的梨子掛滿枝頭,隨手摘下一顆,既是味覺享受,也是親近自然的愜意體驗。
勝天村翠冠梨。巴南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巴南區除了二圣鎮外,在惠民街道、天星寺鎮、雙河口鎮都有各類品種梨子種植,風味口感各有千秋。
惠民街道勝天村的翠冠梨,生長在明月山脈的懷抱中。550畝生態梨園堅持綠色防控技術,化肥用量下降50%,農藥施用量減少90%,是真正生態培育的“綠色生態果”。這里的梨子果面光滑,果皮薄、果心小,肉質細嫩如凝脂,汁液豐盈,2025年產量20萬斤。
在天星寺鎮,芙蓉村的翠冠梨,素有“六月雪”的雅稱。2300畝翠冠梨基地,如今2000畝進入豐產期,2025年預計產量50萬斤。其果皮細薄如紙,果肉脆嫩多汁,味濃鮮嫩,甜度恰到好處。采摘價5-6元/斤,鉆進果園,隨手摘一顆,一口下去,滿是山間的清新氣息,脆甜入喉。
在雙河口鎮,羊鹿山黃翠梨作為高山孕育的“脆甜擔當”,成為當地人致富增收的“金果果”。這里的“羊鹿山黃翠梨”分“翠冠”“黃冠”兩個品種,尤以黃冠梨最受期待。8月初正式上市,個大皮薄,咬一口脆甜化渣,甜度高達13度以上。2025年翠冠梨產量約25萬斤。(丁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