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隨手丟掉的飲料瓶蓋,在某些人眼里卻是“真金白銀”?
來源:快速消費品精英俱樂部
這個夏天,酷熱難耐,互聯網平臺的補貼大戰都快把現制飲品店干冒煙了。和外賣補貼一樣,飲料廠家也在“再來一瓶”上子彈壓滿,集火開干。
但我今天要說的不是“再來一瓶”的高中獎率,而是在這些可以掃碼的瓶蓋下,暗藏著的一條隱秘的灰產鏈條。
瓶蓋掃碼的“財富密碼”
近年來,各大飲料品牌為了促銷,紛紛推出“掃碼領紅包”活動,消費者圖個樂呵,但有人卻從中嗅到了商機。他們批量收購帶碼瓶蓋,利用規則漏洞,甚至偽造數據,把原本幾毛錢的瓶蓋玩成了月入上萬的“灰產生意”。
在某篇名為“純零擼!瓶蓋掃碼項目(詳細教程+技巧)”的微信公號文章中,這么介紹其項目操作方式:
東鵬特飲大家應該都熟悉,瓶蓋中有中獎二維碼,掃碼后必中1-4元微信紅包,中獎后再掃碼一個激活碼激活后,微信紅包秒到賬。
詳細步驟:從瀏覽器中打開上方商城地址,點擊 抽獎系列 ,找到東鵬,先買中獎碼,中獎后再買一個幾分錢的激活碼激活,紅包就到了。
筆者對此進行了測試,在花1.1元購買了東鵬補水啦有獎碼后,訂單自動發貨并生成二維碼,用另一個手機微信掃碼后,竟然真的中獎3元。該網站還貼心的的推出了單價0.19元每個的補水啦第二瓶激活碼,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整個下來筆者只需花1.29元的成本,就能得到1.71元的利潤,原來真的可以薅到羊毛。
不過意外還是來了,從賣家那里連續購買的2個激活碼,都顯示二維碼已使用,在第三次掃碼時,激活了東鵬特意的保護機制,調用了攝像頭。
按賣家的說明,如果掃碼次數過多,被調用了攝像頭權限,就不要授權,退出,明天再玩。但按賣家所稱,你如果有多部手機和號碼,完全可以換手機操 作,把這些活動每天都薅一遍,每天差不多能賺50-100+微信紅包。如果微信號比較多,收入還能翻倍,當個副業也挺不錯的。
不僅是東鵬,在筆者的測試中,芬達、百事可樂、東方樹葉、雪花啤酒都能夠成功進入到品牌方的抽獎頁面,并能夠獲得紅包獎勵或是積分獎勵。
特別是最近東方樹葉的中獎率很高,官方稱綜合中獎率高達43%,最高可中666元大獎,如果你是在灰產這里買碼中了1元換購的話,賣家是1.6元包回收。
從群主在群里發布的教程和收益來看,這個項目并不是什么簡單的騙局,灰產賣家是借用了真實的抽獎活動,只是在其中進行了瓶蓋抽獎資格的倒買倒賣,而且瓶蓋的價格每天都會隨行就市的上下浮動,據說是根據品牌廠商的中獎概率和活動力度動態調整。
不得不說,瓶蓋灰產鏈條整的跟一個地下交易所一樣,其交易順暢度讓筆者大開眼界。
瓶蓋從哪里來?
飲料廠商的瓶蓋紅包活動,初衷是為了提高復購率。
比如東鵬特飲的“一元樂享”、康師傅的“再來一瓶”、銀鷺的“掃碼領紅包”,消費者開蓋掃碼,就能拿到幾毛到幾元不等的現金獎勵。這本是雙贏的營銷手段,但如果這樣被灰產盯上后,買家就可以不用購買飲料,就能以極低的成本來玩游戲或者是薅羊毛。
又或者說廠家真金白銀的投入,讓灰色產業薅走了一部分,對消費者來說來自廠商活動的力度感就變輕了,而品牌方的投入回報也便打了折扣。
但讓人生疑的是,這些本應該是在商品里面的抽獎二維碼是怎么進入到灰色產業鏈的呢?
筆者調查發現,在一些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群,帶碼瓶蓋成了“商品”。有人專門從廢品站、小賣部、夜市攤位低價回收未掃碼的瓶蓋,再以0.5-2元的價格轉賣。更夸張的是,部分灰產團隊直接聯系飲料經銷商,批量購買未開封的瓶蓋碼,甚至雇人專門去超市“偷蓋”。
在微信小程序、各大應用平臺,還有公司專門制作了收碼平臺的APP,回收項目包括瓶蓋、易拉罐、檳榔袋和煙盒、酒盒等,明碼實價和更方便的掃碼收錄系統和結算系統,品種之多操作之便利令人咋舌。
據知情人爆料,收碼公司通過搭建平臺批量的收錄二維碼信息后,按品牌分門別類的打包賣給發卡平臺,這些打包的碼也分等級,有無廢(就是全部沒有掃過的有效碼),90—60(二維碼的有效率從90%到60%)價格不等。發卡商在將這些資源擺上貨架,并通過層層代理(每級代理的拿貨價和分成權限不一),向終端用戶推銷。
從價格來看,東鵬補水啦的回收價格是0.8元,而筆者在不知道是第幾層級的發卡平臺購買的(80質量有廢不補的獎碼)價格為1.1元,這中間0.3元的差價也不知道灰產各鏈條是如何分配的。
“騙局”與“漏洞”
微信博主“狼叔搬磚”就在今年4月份發文,質疑發卡平臺的瓶蓋掃碼項目為騙局,稱該項目會先讓你辦一張手機卡,然后加入他們的會員,就可以掃碼瓶蓋,就拿東鵬瓶蓋來說吧,在平臺一個瓶蓋也就是五六毛,但是你知道他讓你的辦的手機卡 可以給他提成多少錢嗎,一二百,甚至有更多。
但筆者經過測試,參與買碼抽獎并沒有設置門檻,也沒有要求辦手機卡,只不過,在發卡網站上買碼抽獎本身回報并不太高,第一是本身廢碼較多,筆者測試的雪花啤酒3個碼,其中兩個為廢碼;第二,品牌商基于風控限制掃碼區域和掃碼次數,比如百事就會彈出要你選擇購買的地點,東鵬廢碼次數超限則直接會進行視頻驗證。要想從中薅到羊毛還必須認真研究其細則,否則沒收益甚至虧本。
再看收碼端,收碼平臺里的教程會教你在廢品站,夜場里跟服務人員談好收購價打包收瓶蓋,但他這個是有掃碼門檻的,只有購買會員后才能掃碼賣瓶蓋,除會員費外,還有每筆交易的服務抽成。
這就和以前一些騙子公司騙你種蘑菇、養螞蟻包回收的感覺有點像了。
筆者唯一疑惑的是,現在的飲料品牌大都會在醒目的位置和廣告宣傳中,將開蓋有獎信息告知消費者,而消費者一般情況下,也是會首先用微信掃一掃,參加活動,不管中不中獎都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因此,正常售出的產品瓶蓋里的碼大概率都是廢碼。
那就奇怪了,通過筆者測試,發卡平臺里有效碼還是挺多的,而這些有效碼的來源就存疑了。你要說這部分有效碼 是灰產用腳本批量生成虛擬瓶蓋碼或者利用廠商系統漏洞制作的,以現在的防偽技術反正筆者是不信的。
這些有效碼一般情況下都由品牌或者合作的制碼信息公司掌握,有效碼大概率就是從這兩個渠道的某些人手里流出去的。
最近,東鵬飲料的營銷力度很大,幾乎全系列覆蓋,灰產網站直接給東鵬單開了一個系列。
面對灰產的瘋狂套利,飲料廠商并非毫無察覺,他們不斷調整規則,試圖堵住漏洞。
比如東鵬特飲曾推出“人臉識別驗證”,但灰產很快找到破解方法——通過限制次數和關閉攝像頭調用權限。康師傅則限制同一設備掃碼頻率,但灰產改用“設備農場”(多臺手機輪換操作)規避。
對品牌方來說,灰產薅走的紅包看似是小錢,但長期來看,營銷預算被大量浪費,真正消費者因為獎池縮水,獎勵越來越小甚至拿不到獎勵,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的瓶蓋灰產已不再是“散戶”小打小鬧,而是形成了完整產業鏈:上游
:廢品回收商、“供貨商”提供瓶蓋貨源;中游:電商平臺、社群分銷未掃碼瓶蓋;下游:專業團隊批量掃碼套現。
灰產生態閉環已成。
尾聲:瓶蓋經濟的“灰色未來”
瓶蓋灰產狂歡背后,折射出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博弈。當廠商的營銷創意遇上投機者的逐利本能,這場較量早已超越了幾毛錢紅包的范疇。它拷問著商業規則的漏洞,也考驗著市場參與者的底線。
在數字化營銷大潮中,這場“瓶蓋戰爭”沒有贏家——廠商損失營銷費用,消費者被薅走福利,灰產則在法律邊緣游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