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依然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經濟格局。7月9日美股開盤后,英偉達股價一路走高,總市值沖上4萬億美元。這在全球、美股、科技企業歷史上,都是新的里程碑。自2022年底ChatGPT引爆AI浪潮以來,對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激增,英偉達憑借其領先的GPU技術,坐擁了巨大的市場優勢,利潤也隨之水漲船高。但狂歡之下,英偉達也并非高枕無憂。在這個算力為王的時代,英偉達面臨多家巨頭自研芯片和量子計算的雙重威脅。
創造歷史
英偉達再次刷新歷史。當天開盤,英偉達股價一度上漲2.5%,達163.9美元/股。雖然到了當天收盤,英偉達股價有所回落,收盤價為162.9美元,但其總市值仍高達3.97萬億美元,逼近4萬億美元關卡。盤后微漲至163.36美元,恰好沖過4萬億美元。
目前,全球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公司只有三家,第二名微軟總市值為3.75萬億美元,第三名蘋果的總市值為3.14萬億美元。
4萬億美元,和2024年日本的GDP相當。僅從市值變化來看,兩年前英偉達的市值還不到1萬億美元,隨后開啟猛漲模式,2023年6月進入1萬億美元大關。不到一年時間,2024年3月,英偉達突破2萬億,到6月飚到3萬億美元。
一年后的2025年7月,英偉達市值一度突破了4萬億美元,股價較4月低點已上漲89%。從2萬億到3萬億,英偉達僅用時3個月,從3萬億到4萬億,英偉達也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同時,英偉達的股價自2023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已超1000%,2025年至今也上漲逾20%,其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權重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這樣的“狂飆”速度,一路見證了科技時代的變遷。在生成式AI的需求驅動下,英偉達的業績也一路飆漲。截至2026財年Q1,英偉達營收達440.6億美元,同比增長69%;凈利潤187.8億美元,同比增26%;每股攤薄收益0.81美元,同比增長33%。
甚至有機構預測英偉達市值可達6萬億美元。分析師Ananda Baruah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75美元上調至250美元,是華爾街當前給予該公司的最高目標價。他還在研報中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正進入下一波生成式 AI(Gen AI)采用的‘黃金浪潮’,而英偉達正處于這股更強勁需求的前端。”
繼續加速
英偉達自1993年成立以來,已從一家專注于GPU的公司,蛻變為驅動大型語言模型等復雜AI應用的關鍵技術供應商。英偉達的最新理念是在全球打造規模化的數據中心工廠,以每年的節奏分步驟實現、并向客戶交付產品,在各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按照CEO黃仁勛的說法,去年全球數據中心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0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至25%的速度增長,這支撐了英偉達的估值。
眼下,英偉達帶著Blackwell系列芯片馳騁市場,各大機構紛紛調高出貨預期。今年二季度,GB200就已經開始量產,GB300計劃在第四季度進入量產。
根據Bernstein報告的數據,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GB200機架的出貨量達到1萬臺,GB300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出貨量為數千臺。Jefferies也在報告中給出了相近的預測,估計第三季度GB200的出貨量在1萬臺左右,2025年全年,GB200 NVL72總出貨量約2.7萬臺。
這也意味著,在AI服務器市場,英偉達依然強勁。目前從AI芯片供貨AI服務器的占比看,英偉達還是第一。根據英偉達2026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其數據中心業務實現391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73%,占總營收比例高達89%。
核心的AI服務器增速雖然放緩,但是需求仍在攀升。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測,2025年AI服務器的產值會達到30億美元,同比增長46%。隨著英偉達從Hopper系列向Blackwell系列轉換,整個AI服務器產值提升。
同時,英偉達依然在展現出新的趨勢,比如黃仁勛在GTC上所言,全球算力需求仍會持續增長,推理模型的計算量將是預訓練模型的100倍,他為英偉達和行業描繪的藍圖是生成式AI、代理AI(Agentic AI)和物理AI(Physical AI)。
在近期的股東大會上,黃仁勛談到了最近的重點布局。他表示,公司正在邁入“十年AI基礎設施建設周期”的開端,“AI和機器人技術是最大的兩個增長機會,代表著數萬億美元的市場”。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移動的東西都將由機器人驅動,下一個領域將是汽車。
挑戰暗涌
英偉達的路程也并非一帆風順。2025年初,隨著DeepSeek等低成本AI模型的崛起,市場一度擔憂AI基礎設施投入可能放緩,英偉達股價因此遭遇重挫。
此外,近年來在美國對華芯片禁令的影響下,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遭遇了不小的挑戰。在美國對華芯片出口實施限制措施前,英偉達中國業務占全球比重高達四分之一,中國是英偉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去年,英偉達中國銷售額達到170億美元。
今年4月,黃仁勛表示,他希望特朗普政府修改與美國出口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法規,以便企業更好地利用未來科技所帶來的機遇。他呼吁美國政府關注能夠加速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政策。他說道:“中國是有堅定意志和強大技術能力的國家,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自于中國。”
就在英偉達市值沖頂、光環加身之時,來自生態內部的裂縫也在浮現。最典型的例子,正是英偉達的重要客戶——OpenAI。幾乎就在英偉達市值達到高峰的同時,媒體援引 OpenAI 內部人士稱,OpenAI正在使用谷歌自主研發的TPU芯片來為ChatGPT及其他產品提供算力支持。
資本顧問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首席投資官Michael Ashley Schulman表示,投資者需警惕亞馬遜、微軟和Meta Platforms自研芯片的風險,這些科技巨頭可能繞過英偉達,大幅減少對其芯片的依賴。
量子計算的顛覆性風險同樣存在。英偉達宣稱量子計算仍需10到15年才能成熟,但這只是因為他們尚未布局量子芯片。而業內其他專家認為,量子計算可能5到7年內就會實現突破,其性能或將輕松超越英偉達現有技術。
不過,多數投資者仍看好英偉達的長期前景。他們認為,AI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將是一個長期結構性變化,而英偉達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隨著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市場期待英偉達能再次超預期,為其股價繼續注入上行動力。
北京商報記者 趙天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