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天長市南部,有一座鐘靈毓秀的小鎮——鄭集鎮。鄭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精心構建了“理論鑄魂 ——陣地育人——多元宣講——實踐轉化”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讓文化的春風吹遍鄭集鎮每一寸土地,推動文化軟實力切實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一幅文明繁榮、產業興旺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理論鑄魂:學習促進固本培元
鄭集鎮黨委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創新實施“頭雁領學”工程,13名班子成員主動下沉到基層一線,圍繞“文化自信賦能鄉村治理”“文旅融合創新路徑”等主題,講授黨課。
“我們希望通過理論學習,讓每一位黨員都能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鄭集鎮黨委書記程修榮表示。通過“支部研學+網格送學”的雙軌機制,7個村(社區)開展了“書記論壇”“黨員微課”14場。
陣地育人:思政課堂創新實踐
鄭集鎮依托特色陣地,打造了沉浸式的思政課堂。由農村文化中心舊址改造成的“678鄉愁記憶館”變身“時空對話”現場,通過老物件陳列、VR公社體驗、掃碼聽揚劇等形式,生動開展了“艱苦奮斗”“鄉愁潤童心”等主題實踐35場,吸引了2000多名中小學生參與。
鄭集鎮文化站設立圖書專架,為群眾提供學習資源,舉辦了5期“德潤書香”讀書沙龍,推出“非遺話家風”“翰墨寫金句”“書香潤法魂”等實踐活動12場,營造了濃厚的文化學習氛圍。
多元宣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鄭集鎮的宣講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做到了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由90名黨員干部、鄉賢、道德模范、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組成的“百姓名嘴”宣講團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靈活運用“揚劇唱理論”“快板說文明”等鄉土形式,在村民代表大會、田間“板凳會”“戲曲演唱周”等場合開展宣講21場。
為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該鎮組建由青年骨干、文化能人組成的宣講小分隊,深入生產一線,在雙豐文化、嘉豐美術等企業,深度解析文創開發成功案例,推動了企業文化力向生產力轉化。
實踐轉化: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在鄭集鎮,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力量,更是一種生產力。
春節“非遺潤童心”、元宵“書香傳古韻”、清明孝老愛親故事宣講、端午“廉粽”喻廉潔等創新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寓教于樂中深入人心。
聚焦時代主題和鄉土情懷,文藝創作碩果累累。揚劇《相遇在星空下》、舞蹈《天邊祥云》等精品力作頻獲省市榮譽,唱響了時代主旋律。
鄭集鎮積極打造滬蘇浙文化產業轉移“首選地”,成功獲評“安徽省文化產業集群專業鎮”。目前,全鎮擁有文化企業2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閔家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