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巍巍,碧水湯湯。每當游客漫步在龍河口水庫的千米大壩上,都被這座被譽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壩”而折服。它肩負著防洪、灌溉、供水、生態等多重任務,成為江淮大地水利版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958年,當年僅20來歲的許芳華來到大壩的建設場地。因在大壩建設的期間成績突出,1960年,她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范。
今年7月4日,86歲的許芳華勞模去世。這位從淠史杭工程建設工地上成長起來的一線勞模,其奮斗故事至今仍激勵著皖西兒女不斷前進。
以初心映芳華
許芳華,1939年9月出生于舒城縣干汊河鎮瑜城村的一個貧民家庭,這個村剛好位于當時的龍河口水庫下游,只要遇到發大水,村子就會被淹,年幼的她不得不跟著父母背井離鄉討生活。
1958 年,在偉大領袖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舒城縣委、縣政府決定舉全縣之力,興修龍河口水庫。
聽說興修龍河口水庫的消息后,剛剛結婚三天的許芳華就來到龍河口水庫修建工地,把新婚時穿的花棉襖一脫,光著腳板 就開始干活, 從不叫苦叫累,“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希望水庫修好,人們可以過上好日子?!?/p>
抱著這樣的初心,在工地上,許芳華面對臟活累活毫不猶豫。挑土,她趟趟比別人多幾鍬土,天天比別人多跑幾個來回。當工地指揮部從成千上萬的女同志中挑選出一百二十人組建“劉胡蘭戰斗連”時,大伙異口同聲地選她當連長。 要強的許芳華還帶領“劉胡蘭戰斗連”的姑娘們和“董存瑞戰斗連”的小伙子們比賽挑土、拉石磙,最后,“劉胡蘭戰斗連”的姑娘們獲勝了。從此,許芳華在水庫工地也“一戰成名”。
“老學穆桂英,少學花木蘭。是英雄,是好漢,水庫工地比比看?!薄按蠼憷厦脗儼?,我們加油干啊,超過男子漢啊”......一個個響亮的口號成了水庫工地上的最動聽的音符。這些當年響徹大壩建設工地上的勞動號子,如今聽來,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水庫大壩于 1958 年興建,1960 年竣工,歷時三年。由于許芳華在大壩建設的期間成績突出,1960年,她被評為省級勞模。
在水庫工地的三年,影響并改變了許芳華的一生。
以傳承續芳華
淠史杭水悠悠,帶走了幾代淠史杭人的芳華,但皖西人民“自力更生、頑強拼搏、犧牲奉獻、科學求實”的戰天斗地精神成為所有人記憶中抹不去的“豐碑”,激勵著大家繼續奮發前行。
許芳華老人與自己年輕時的照片
2022年,皖西日報社以許芳華勞模為原型,制作微電影《依依芳華》,再現淠史杭工程龍河口水庫建設艱難而又光輝的崢嶸歲月,留住了生動的歷史影像。
“同學們,今天我帶來的是一群勞模的故事。其中,許芳華勞模就是當年淠史杭工程龍河口水庫工地的建設者中杰出的一位.......”在六安市總工會主辦的“勞動光榮 聲動校園”六安市勞模工匠進校園全國示范活動中,面對六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安徽省勞動模范、舒城萬佛湖旅游管理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涂金會再一次講起許芳華勞模的故事,講述淠史杭工程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的勞模群像。
圍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近年來,六安市總工會依托勞模工匠“六進”宣講、“六安工人大思政課”等平臺載體,采取生動活潑、易于被職工群眾接受的方式,讓“勞模的故事多感人、勞模的本事有傳人”。
“為了講好龍河口故事,我和同事們一個個去拜訪當年水利建設者,聽他們說、看他們做、感受著老一輩人們的奉獻精神?!蓖拷饡硎荆ㄟ^走訪、聆聽這些“最熟悉的身邊人”,更加深刻感受到老一輩勞模鮮活感人的奮斗故事,也更加激勵著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踐行勞模示范引領作用,將勞模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來源:六安工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