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烏克蘭,警報聲幾乎成了城市的背景音。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烏克蘭境內的空襲次數同比增長43%,居民區受損面積增加近20%。俄烏沖突進入第1234天,戰火不僅沒有冷卻,反而呈現出新的擴散趨勢。7月伊始,俄軍罕見地將矛頭對準大城市,局勢驟然緊張。
美俄暗流涌動
北極圈的靜謐被美軍“紐波特紐斯”號核潛艇的低鳴打破。美國國防部本月披露,該潛艇已悄然抵達冰島港口,系冷戰結束以來美軍首次在北極高調部署洛杉磯級核潛艇。軍方發言人強調,此舉旨在應對俄方在北極頻繁的軍事演訓與戰略布局。
《經濟學人》最新分析顯示,2025年俄羅斯在北極圈的軍事基地數量已增至15處,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和戰略核潛艇數量持續增加。北極航道的商用潛力與軍事價值同步上升,成為美俄新一輪角力的關鍵地帶。美國政府今年6月通過《北極安全合作法案》,加大對北約北翼盟友的軍事援助,意在牽制俄方進一步擴張。
這場北極“靜默戰爭”的背后,是全球能源與航運格局的劇變。北極航線縮短中歐海運距離近40%,全球原油價格因此波動。華爾街能源分析師指出,美俄兩國在北極的博弈,已成為全球供應鏈安全的晴雨表。
三年沉寂后的俄軍新動作
基輔的夜空再度被導彈劃破。7月9日晚,俄軍出動超過400架無人機,連續發動10小時空襲。據烏克蘭國家緊急事務部通報,基輔及周邊地區多棟高層建筑被摧毀,數十名平民傷亡。烏軍防空系統全力攔截,城市交通陷入癱瘓。
戰線南移,卡緬斯科耶村失守成為新焦點。根據烏國防部數據,卡緬斯科耶距離普捷普諾格爾斯克僅2.8公里,一旦俄軍繼續推進,扎波羅熱這樣的核心城市將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自2022年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雙子城戰役后,俄軍三年未嘗試攻克大城市。這一輪攻勢,被西方軍事專家視為“戰略轉折”的信號。
烏克蘭總統顧問在6月下旬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坦言,南線局勢“極其嚴峻”。俄軍不僅在推進地面攻勢,還頻繁利用無人機、遠程導彈進行高密度打擊。無人機產量的提升使俄方能展開蜂群式攻擊,大幅提升烏軍防空壓力。
“斬首行動”與情報暗戰
7月10日清晨,烏克蘭安全局一名高級官員在基輔市區遭到近距離槍擊身亡。警方尚未通報嫌犯身份。烏安全局表示,遇害者曾參與多次針對俄本土的情報與軍事行動。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駐烏代表指出,這起事件極有可能與近期俄烏情報戰升級有關。
俄方同樣未能幸免。據俄國防部消息,過去兩個月,已有多名俄軍高階指揮官在前線或邊境地區遭到定點打擊。情報暗戰成為俄烏沖突的“第二戰場”,雙方均在尋找對方指揮鏈的薄弱環節,試圖通過“斬首行動”削弱敵方的戰略決策能力。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俄烏雙方在信息戰和網絡攻擊領域投入不斷升級,網絡攻擊次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60%。指揮官被定點清除,前線士兵士氣波動,戰爭遠未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槍炮與鋼鐵。
美國新政與多線博弈:特朗普的算盤
美國2025年大選臨近,華盛頓對外政策動作頻頻。特朗普公開表示,調停俄烏沖突“比想象中更難”。7月10日的一場記者會上,他透露將于下周發布針對俄羅斯的“重大聲明”。白宮內部分析認為,新一輪對俄制裁或已箭在弦上。
除對外壓力外,特朗普還需應對國內挑戰。馬斯克6月宣布成立“創新黨”,吸引了大量科技行業選民。兩黨競爭日趨激烈,特朗普果斷叫停美軍與SpaceX的高超音速貨運項目,令美國太空物流陷入瓶頸。國會預算辦公室披露,SpaceX承接的美國軍事與政府航天項目占比高達91%,這場內斗已讓美方太空戰略部署進展大幅放緩。
貿易戰硝煙再起。6月以來,美國已對20多個國家啟動新一輪關稅調查。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美貿易額同比下降12%,全球供應鏈風險加劇。特朗普在多線博弈下,如何分配資源、同時遏制俄羅斯、穩定國內局勢,成為全球觀察家關注的焦點。
俄烏戰爭的下一個節點?
烏克蘭南部的卡緬西克、庫班、孔卡河一線成為俄軍新的發力點。軍事地理數據顯示,俄軍如能強渡第聶伯河,再次掌控赫爾松西岸,將切斷烏克蘭南部重要補給線。2022年俄軍曾短暫占領赫爾松,但因烏軍猛烈炮擊及水電站受襲被迫撤離。
若俄軍本輪攻勢順利,將為后續進攻尼古拉耶夫、敖德薩鋪路。敖德薩是烏克蘭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牽動著黑海糧食出口與全球糧價。聯合國糧農組織(FAO)6月發布報告稱,黑海地區糧食出口受阻已導致全球小麥價格在短短一月內上漲14%。
基輔當局內部的憂慮蔓延。多名官員私下承認,一旦失去扎波羅熱、赫爾松等核心城市,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支撐將遭遇重大危機。外界普遍關注,俄烏沖突是否正接近關鍵拐點。
北極局勢升溫
美軍核潛艇的北極現身,不僅是對俄方的戰略警告,更被視作北約整體安全架構的升級。挪威、加拿大、丹麥等北極沿岸國家紛紛加強本國海岸防御和海上巡邏。6月,北約在挪威西北部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出動兵力創新高。
美俄在北極的博弈將深刻影響全球能源與航道格局。北極圈內新開采的天然氣田和油田已吸引了多家國際能源巨頭,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宣布,將在2025年底前開通北極航線直達歐洲主要港口。北極的冰層消融速度加快,為新航道提供了可能,也帶來了更多地緣風險。
俄方則公開指責美方“軍事化北極”,并加強與中國在航運與能源開發領域的合作。中國外交部6月發布北極合作白皮書,強調航道開放應服務于全球公共利益。這一多方角力,使北極成為繼東歐、中東后又一地緣高風險區。
參考資料:出大事了,俄發起“斬首行動”,美悄悄出兵:核潛艇已抵達俄后院
2025-07-10 21:42·志宏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