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體資料贅述文章結尾)
2025年7月10日的吉隆坡,東盟正面臨一個關鍵選擇:一邊是承諾“鐵打伙伴”關系,卻同時針對成員國施加高額關稅的國家;另一邊是強調穩定與合作,并拿出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成果的國家,對此王毅部長放出一句話,東盟表示全體贊成,誰才是真正的伙伴?
一場關于“朋友”的公開競標
七月的吉隆坡熱鬧的很,一邊,是美國新上任的國務卿魯比奧,他把自己的首次亞洲之行,當作了一場隆重的就職演說,他告訴東盟,美國是其“鐵打的合作伙伴”,要一起打造一個“自由、開放又安全”的印太地區,承諾很滿,姿態擺得很高。
另一邊,是中國外長王毅,他沒有用那么多華麗的形容詞,只是把東盟定義為中國周邊外交的“頭號伙伴”,并重申,在這個動蕩的世界里,中國想做那股最可靠的穩定力量。
先來看看那位新朋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他的“鐵打的伙伴”說得言猶在耳,可他背后的特朗普政府,遞過來的見面禮卻讓人有點懵。
就在這場熱情洋溢的會議進行時,美國針對六個東盟成員國的懲罰性關稅大棒,正高高舉起,會議東道主馬來西亞,面臨的是25%的稅率,而緬甸,更是要承受高達40%的關稅重壓。
這番操作,就像一個一邊拍著你肩膀說“有我罩著你”,一邊卻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給你的生意使絆子的人,這種“伙伴關系”的溫度,隔著太平洋都能感覺到一絲寒意,它讓“自由開放”的口號,聽起來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諷刺劇。
“美國絕對是東盟鐵打的合作伙伴!”盧比奧說這話的時候,特朗普正在忙著對東盟國家加征更多的關稅,所以美國如此雙標的舉動,東盟眾國家能買他的賬嗎?
另一只手,遞來的卻是合作的藍圖
幾乎在同一時間,牌桌的另一邊,是另一番景象,中國沒有空喊口號,而是直接把一份合作藍圖鋪在了桌面上,最核心的,就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的完成,這可不是畫餅,而是宣布要在2025年內正式簽署的實在成果。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一個覆蓋2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將拆掉更多壁壘,變得更加暢通無阻,它與已經生效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相互配合,就像給區域經濟裝上了兩臺強勁的引擎。
更重要的是,中國明確提出,要一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遇到經濟摩擦,坐下來平等協商解決,同時,“一帶一路”的建設還在持續推進。
王毅外長放了句硬話:中方始終是動蕩世界中最可信賴的穩定力量,是東盟國家應對挑戰最可依靠的合作伙伴。
在最敏感的安全領域,困擾地區多年的“南海行為準則”(COC),終于完成了關鍵性的三讀,朝著最終定稿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這意味著大家愿意坐下來,用規則而不是武力來管控分歧。
在民眾最關心的生活層面,“瀾湄簽證”和“東盟簽證”的落地,讓人們的往來變得更加輕松便捷,家門口的旅行,說走就走不再是夢。
東盟感謝中國支持其在地區事務中的“中心地位”,雙方甚至已經開始規劃更長遠的未來:王毅外長提議將2026年設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主題年”,還要辦好人文交流年,東盟各國當場全票贊成,這表明,大家想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要世代交好。
選擇,其實早已寫在行動里
所以,當所有的承諾與行動都擺上桌面時,吉隆坡這道關于“朋友”的選擇題,似乎已經不再復雜,一邊是口頭上的“鐵打伙伴”和現實中的關稅大棒,另一邊,是持續推進的貿易自由化、對地區中心地位的尊重,以及在安全、人文等領域一個個落地的具體項目。
一個區域的未來,終究不能靠漂亮的口號來維系。它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聯結,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共同成長,是根植于內心的彼此尊重。
在吉隆坡的這場外交大戲落幕時,誰是那個可以一起穿越風雨的可靠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