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最大貢獻,就是成功壓制了日本,讓這個國家沒能成為超級大國的霸主。從1968年開始,日本人口過億,智囊團的計劃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變成超級大國,僅次于美國自己。可誰料美國從1979年便開始籌劃打擊日本。
美國一直沒有放棄成為“世界霸主”的夢想,與蘇聯冷戰致蘇聯解體、對日本進行打壓致日本經濟大幅度下滑,這些都是美國的“杰作”。
然而,美國這一舉動,卻順帶著做出了一個貢獻,壓制住了日本蒸蒸日上的發展趨勢!
二戰結束后,日本并沒有對中國進行賠償,后來迫于國際形勢,日本提出給予500億補償,毛主席得知后,大手一揮,免去了日本該賠償中國的1200億賠償款。
當時,黨內很多人士都不太了解,主席為何要這么做?直到看到日本給予的回報,方才明白,主席的深謀遠慮。
實際上,主席正是看到了日本的快速發展,以小博大,換取日本高尖技術,而且,當時日本發展驚人,甚至快要趕超美國!
日本的發展是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人口增長方面、經濟增長方面……
二戰結束后,日本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實現人口增長,雖然日本只是一個島國,但也明白人口壯大的重要性,因此,日本開始了瘋狂的“造娃計劃”。
從1945年日本投降,到1968年,這短短23年的時間,日本人口從最初的7200萬增長到了1個億,人口凈增長人數高達2800萬。
然而,這并非是日本在人口方面的終極目標,日本最初的計劃從將時間截止到2030年,從而讓日本的人口在1億人的基礎上再翻一倍,達到2億人口。
另一方面,日本十分重視國內的經濟發展,二戰后,日本開始依靠美國,但日本從心底里,想要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因此重點發展經濟。
到1968年的時候,日本的經濟增長已經相當恐怖,國內GDP總量直接就超越洗的成為了世界第三,而后,日本再接再厲,又在短短4年的時間,超越了英法,經濟發展穩居世界第二。
這個時候,美國還沒有意識到不對勁兒,美國將目光放在了中國,想趁著中國和蘇聯關系決裂的時候,與中國搭上線,于是在那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千里迢迢,來到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
日本看到美國對中國拋出了橄欖枝,也開始效仿美國,將中國視為一個巨大的發展市場,一方面是為了明面上追隨美國的腳步,一方面也是為了謀求更大、更加長遠的發展。
1978年,日本經濟再創新高,國內GDP總量已經得到了蘇聯的70%,一旦蘇聯被美國斗倒,對日本不加以控制的話,日本便很可能成為第二個“蘇聯”。
況且,當時日本人均GDP都要趕超美國了,這讓美國迎來了深深的危機感,雖然美國當初用原子彈讓日本屈服了,可誰知道,這屈服的背后是否隱藏著更深層面的“怨”呢?
1979年,美國察覺到了日本的野心,終于開始坐不住了,美國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對日本進行遏制,否則日本就極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二”。
如何快速遏制日本的經濟發展?美國學會了“孫子兵法”,不明面上打壓日本的經濟,而是以“間諜案”,將矛頭指向了日本,逮捕了日本9名高級工程師,這是美國給予日本的一次小小警告。
1985年,美國再次出手,與日本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該協議中,明確要求日本必須開放市場。
而且但凡是進口芯片,都需要征收100%的反傾銷稅,同時,要求日本企業將半導體、芯片技術專利共享。
這樣的協議充滿了不公平,日本怎么會同意簽訂呢?或許是“被迫”的,具體情況是什么,已經無人在意,不過從那之后,日本原本蒸蒸日上的半導體發展,突然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日本半導體市場份額從53%跌至27%,幾乎是對半砍,而美國半導體市場份額從37%一躍增長到了54%,直接碾壓日本。
在美國的打壓下,日本強勢發展的苗頭被徹底遏制,也與想象中的世界“第二”無緣。
時至今日,再看日本,在美國的打壓下,已經走了下坡路,就連人口方面,都呈現了多年負增長,與當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