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過去了2個月,印度雖然一直宣稱印度贏了,卻一直拒絕公布戰損。直到近日西方媒體才披露真相:3名陣風飛行員當場死亡,超過250名官兵陣亡,多架軍機被擊落,2套S-400系統損毀。如此慘重的損失,難怪印度遲遲不公布具體戰損信息。
7月6日,在印度北方某空軍基地,一場低調而肅穆的追授儀式悄然舉行。現場沒有媒體直播,沒有高調報道,甚至連參加儀式的親屬也被要求“不得在社交媒體公開發聲”。印度《電訊報》隨后披露,這次授勛對象包括4名空軍飛行員,其中3人駕駛的是號稱“印度空軍頂梁柱”的法國“陣風”戰斗機。
這三名飛行員在作戰過程中,駕駛陣風戰機被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擊中,戰機瞬間爆炸,連彈射逃生的機會都沒有。這直接粉碎了此前“陣風墜毀系技術故障”的說法。法國方面雖然仍試圖模糊處理,但飛行員全部當場死亡的事實,說明戰機并非失控墜毀,而是被精準擊落。
同一時間,追授名單中還包括超過250名印度軍人,涉及多個兵種:防空部隊、步兵旅、防空雷達基地、甚至是S-400系統操作人員。這其中,S-400系統損失兩套,讓印度花費54億美元采購的先進防空體系遭遇沉重打擊。
此次沖突,印軍部署了俄制S-400系統,希望構建多層次空域防御網,攔截任何來襲目標。但現實遠比劇本殘酷。據《保加利亞軍事網》援引印度軍方消息,部署在烏達姆普爾與亞當普爾的兩套S-400系統先后遭到高超音速導彈與電子干擾配合打擊,5名S-400操作員在攻擊中陣亡。
失去S-400這一核心防御盾后,印軍的空天體系迅速崩塌。陣風戰機缺乏有效支援,加上其機載雷達在電子壓制下反應遲緩,霹靂-15導彈從遠距離鎖定目標后,陣風幾乎成了毫無還手之力的“空中獵物”。
有分析指出,陣風原本設計偏重多用途任務而非制空作戰,面對配備主動相控陣雷達和遠程導彈的對手時,劣勢極為明顯。這次傷亡,直接打了印度花大價錢購買陣風戰機“空中優勢”的臉。
印度政府之所以在沖突結束兩個月后仍拒絕公開戰損數據,核心邏輯其實很簡單:國家面子不能丟,民眾情緒不能崩,軍心士氣不能散。
印度一向把“崛起中的大國形象”作為對內宣傳的核心。這不僅是莫迪政府的政治資本,更是印度維系多元國家認同的精神支柱。如今,一場不對稱打擊造成如此巨大損失,一旦公布,勢必引發國內政壇地震。
莫迪政府近年來一直主打“強軍興國”路線,在國際舞臺不斷強化印度的“全球性角色”。此次沖突若直接承認戰敗,不但會影響本就不穩的印人黨執政地位,更可能動搖印度苦心經營的國際軍購信用體系。這也解釋了為何印度在戰后舉行全國性“勝利宣傳”,赴32國“講述印度版本”,試圖用外交敘事掩蓋戰場真相。
更現實的一點是,印度軍方非常擔憂真實戰損一旦公開,會引發部隊內部情緒波動。尤其是空軍飛行員和地面防空兵種,正面臨“技術代差”、“系統失靈”、“領導甩鍋”的三重壓力。
有印媒披露,部分失事軍人的家屬私下表達不滿:“孩子為國犧牲了,國家卻不敢承認。”更有官員透露,一旦陣風失事被定性為“戰場失敗”,勢必引發空軍對現有武器體系和戰術體系的深層質疑。
為了避免這樣的連鎖反應,印度軍方采取了“內部分批通報、外部統一口徑、媒體零信息”的處理方式。但隨著西方媒體和第三方智庫的多次交叉驗證,越來越多事實被還原,印度官方的沉默已很難維持下去。
“陣風+S-400”一度是印度構建“非對稱制衡”的核心籌碼,但這次沖突徹底暴露出這個組合的致命短板。陣風雖然在法軍作戰中有不俗表現,但其依賴本國防空系統和電子戰體系的戰術邏輯,并不適用于地緣極端復雜、敵方體系化優勢顯著的南亞戰場。
尤其是陣風并未針對中國空軍量身定制,雷達、電子戰系統、導彈接口等方面與印度本土系統兼容性低,戰時反應遲緩。S-400雖號稱“全球最強防空系統”,但在面對高強度電磁干擾和高超音速導彈打擊時,同樣表現不堪。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在武器采購中長期存在“拼盤化”思維:東拼西湊、各自為政,缺乏整合與協同。短期看裝備升級了,長期看卻是體系崩潰的根源。
相較于以“體系作戰”著稱的對手,印度軍隊的作戰結構依然高度依賴單一平臺。此次沖突中,印度空軍多次出現無人機、戰斗機、防空雷達彼此“斷鏈”的問題,導致信息共享滯后、火力調度混亂。
此外,印軍在戰爭中對敵方電子干擾的應對明顯不足,缺乏“冗余備份”系統,以及快速戰場重構能力。單靠一兩個高端裝備,就想構建制空權,這在現代戰爭中注定是幻想。
站在印度立場看,損失如此慘重,一旦公布戰損,恐怕就不只是莫迪總理寶座不穩,更可能引發整個印度的動蕩。但沉默甚至喪事喜辦,還派遣宣講團,讓世界相信印度勝利了,從而維系大國位置,這著實好笑。結果反而被美西方看輕了,G7峰會莫迪被邊緣化,遠沒有上次被隆重接待當成貴客,接著還被特朗普施加關稅大棒,這都是這場沖突失敗的后果。
客觀來說,這場沖突失敗,使得國際重新評估了印度的實力和地位,這對一向自尊心強的印度是無法接受的。所以莫迪現在打算從俄羅斯采購蘇-57,以找回場子,可以預見,當蘇-57形成戰斗力后,恐怕印巴又會不太平。然而以印軍的后勤和訓練水平,再次撕破臉,也不見得會勝利。因此,對當下印度最有利的是不要輕易挑起沖突,有買武器的錢,還不如好好搞搞印度制造,或者解決印度農民饑荒來的更加實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