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新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有你有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近日,成都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傳承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隊在西昌市以調研鄉村振興實況為載體開展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6月30日
實踐團隊走進建昌古城學習彝族漆器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吉伍五呷介紹,漆器以黑、紅、黃三色為主,各有寓意,展現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漆器制作中常遇生漆過敏,傳承不易。隊員們表示將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宣傳非遺文化,用英語向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技藝。
7月1日
實踐團隊參觀我國首個民族博物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了解彝族歷史文化和奴隸社會形態。走訪大石板古村,感受明代古村與文旅融合的發展歷程,了解到該村通過構建民宿產業體系實現鄉村振興,隊員們用英文講解大石坂古村詳情并拍攝視頻,助力鄉村文化宣傳。
7月2日
實踐團隊赴西昌中澤油橄欖莊園調研。該1570畝園區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油橄欖良種基地,通過"生產+加工+文旅"三產融合模式發展。總經理徐曉燕講解橄欖油制作工藝,團隊體驗了油橄欖樹抹芽工作。莊園開發了橄欖茶等衍生產品,帶動6000余戶種植戶增收?;顒又羞€開展了以“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西昌篇”為題的鄉村振興主題思政課。
7月3日
實踐團隊參觀紅軍長征禮州會議陳列館,學習1935年會議歷史及紅軍紀律精神。在毛澤東臨時居住地聆聽革命故事后,學院黨委委員趙政以禮州會議精神為切入點,講授“建黨104周年·長征精神在青年團員中的傳承與實踐”主題團課,隊員們圍繞青年使命展開討論,深化對紅色基因的理解。
此次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紅色基因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新時代青年要傳承革命精神,將奮斗、奉獻的紅色文化融入鄉村建設,以青春力量助力現代化進程,讓紅色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
來源 | 成都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2025年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隊
本期編輯 | 左左
一審一校 | 賴小小
二審二校 | 沈莉
三審三校 | 馬吉石子
微博 | @涼山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