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工商大學音樂學院“侗鼟新聲隊”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循著非遺脈絡踏訪多地,在與傳承人對話中感悟技藝溫度,在文化地標中梳理文脈肌理,在侗寨風情中踐行傳承使命,以青年視角書寫非遺活化的生動答卷。
與傳承人對話:深耕歌鼟技藝共探傳承之道
非遺的傳承,扎根于與傳承人心與心的深度交融。“侗鼟新聲隊”隊員們以“訪談+座談+學習”的多元形式,與靖州苗族歌鼟傳承人展開跨越代際的文化對話,在深度互動中感受這項國家級非遺的鮮活生命力。
在靖州民族文化館內,隊員與傳承人圍坐暢談,系統梳理了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靖州苗族歌鼟的藝術脈絡。傳承人解析其多聲部合唱的獨特構造——婉轉曲調里藏著苗族先民的生活韻律,質樸歌詞中凝結著歷史傳說與生產智慧,讓隊員對“以歌記事、以歌傳情”的文化傳統有了更為真切具體的感知。
△傳承人們開展座談會,由左至右依次為傳承人謝科唐、謝第枝、潘梅麗、趙麗麗,梁帆攝。
飛山之上,實踐教學接續展開。歌鼟傳承人潘紅梅現場演繹《楊梅謠》《月亮謠》等經典童謠,苗語歌詞的質樸與曲調的婉轉交織,生動勾勒出苗族人民的生活畫卷。隊員們在她指導下逐字校正發音、打磨和聲,從“模仿”到“理解”,讓古老歌謠在青年聲線中煥發新韻。傳承人謝科唐、謝第枝帶來吹木葉技藝教學——從葉片甄選到氣息控制,隊員們在反復練習中,體悟這一“天然樂器”里藏著的侗族與自然共生的哲學。從文化館的理論探討到飛山的實地實踐,隊員們在“知”與“行”的交融中,真切感受到歌鼟傳承的溫度與厚度。
△隊員向傳承人學習吹木葉,張詩伊攝。
沉浸侗寨風情:活化非遺技藝續寫傳幫帶篇章
巖腳侗寨的青瓦木樓錯落相依,民俗風情的展演與非遺技藝的傳承故事在此鮮活鋪展。“侗鼟新聲隊”的隊員們深入其間,親身體驗民俗、潛心學習技藝,更與與當地青少年攜手搭起文化傳承的堅韌橋梁。
△侗鼟新聲隊在侗琵琶制作工坊與傳承人的合影,張詩伊攝。
初入寨門,身著盛裝的侗族同胞便以蘆笙的悠揚與迎賓曲的暖意相迎,攔門儀式的歌聲里盛滿對生活的熾熱愛戀,讓隊員瞬間浸潤在這片土地的鮮活氣息中。
△侗鼟新聲隊與云霧溪夏令營學員在侗琵琶非遺工作坊與侗琵琶傳承人吳勇德、吳妹凡的合照,曾星雨攝。
與侗寨夏令營中小學生的相識,催生出一場跨越代際的《薩歲文化》學唱。吳妹凡老師逐字解析侗語歌詞的文化內涵,實踐隊員與中小學生相互切磋,童聲與青年聲線交織,讓這首承載民族記憶的歌謠煥發新生,完美詮釋了非遺傳承中“傳幫帶”的鮮活圖景。
本次采風活動的重要環節,聚焦于侗琵琶藝術的深度體驗。在非遺傳承人的工坊內,傳承人首先系統展示了侗琵琶從原料甄選到成品制作的完整流程,其古樸雅致的造型與精益求精的工藝,無不彰顯著侗族工匠的卓越智慧與文化底蘊。隨后,傳承人吳勇德、吳妹凡展開細致入微的教學:從撥片的持握角度到琴弦的調試技巧,從基礎音階到傳統曲調的韻律把握,每處細節都體現著非遺傳承中“毫厘之間見真章”的匠心以及對傳統技藝的敬畏與堅守。隊員們潛心投入練習,在指法打磨中,細細品咂侗族生活的本真韻味。
踏訪文化地標:串聯歷史經緯觸摸文脈肌理
從紅色印記到產業新章,從遠古遺跡到文教地標,“侗鼟新聲隊”的足跡串聯起靖州文化的過往與當下,這些地標從不同維度為理解非遺的歷史語境與當代價值提供了參照。
靖州博物館內,4000年前斗篷坡新石器遺址的石斧、碳化種核靜靜陳列,鐫刻著苗侗先民從采集游牧到定居農耕的文明躍遷,訴說著原始農耕的古老智慧,讓隊員感知到先民與自然共生的最初印記,也為理解非遺中與自然相關的元素提供了歷史注腳。
△隊員們駐足瞻仰烈士們三鞠躬,張緣攝。
新廠戰役舊址群則鋪展著厚重的紅色長卷:“紅軍紀念坊”血字石碑銘記紅六軍團的浴血奮戰史,戰役紀念碑前的三鞠躬寄托著對先烈的緬懷;戰斗指揮部舊址的雕像群,定格著指揮員絕境突圍的果敢,那堅毅神情與緊握的雙拳,讓青年們被紅色基因的力量震撼,從此在心底扎下永不褪色的根。
茯苓產業園里,“世界茯苓看中國,中國茯苓看靖州”的標語醒目亮眼,從傳統種植到現代化加工的全產業鏈模式,展現著特色產業讓傳統文化資源煥發經濟活力的生動實踐,而產業的興盛也為非遺傳承提供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也見證著它為鄉親鋪就的脫貧路。
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侗鼟新聲隊”圍繞三類實踐活動展開行動。隊員們在歌鼟的悠揚韻律里,聆聽著文化傳承的不息回響;在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標間,見證著歷史脈絡的持續延續;在濃郁的侗寨風情中,真切觸摸到生活本真的溫度。隊員們會將此行的所學所感銘記于心,借助音樂創新讓傳統煥發新生,讓靖州非遺在青春力量的賦能下,奏響更加激昂嘹亮的時代新聲。
通訊員梁帆 張詩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