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幸運星
來源 | 人間書
清朝乾隆年間,科舉制度已走向僵化,思想文化受到制約,在這樣的環境下,才子李汝珍多次屢試不第。
于是,他選擇放棄科舉,致力于文學創作,用畢生心血寫出了“才學小說”的代表作《鏡花緣》。
書中,李汝珍用奇幻詼諧的筆觸,描寫了嶺南秀才唐敖因科舉失意,隨妻兄林之洋和舵公多九公出海經商,見識了各國風俗異事的離奇故事。
初讀這本書時,被這些國家的奇風異俗所震撼,再讀后才發現:
原來越是荒誕奇特,越是真實存在。
剝削之下,更多的是人對欲望的沉迷;
溫和之中,掩藏著虛情假意的欺騙。
書里荒誕夸張的故事背后,其實是人性的善變與博弈。
真正讀懂這本國學著作,你才能更好地洞悉人性,減少損耗,在復雜的世界活得游刃有余。
人們常說:
“財富是萬能鑰匙,但卻打不開幸福之門。”
的確,一味追求物質財富,會讓人迷失自我和方向,逐漸變得自私和貪婪。
書中的無腸國,人人都沒有腸子。
他們吃下的食物不會在體內停留,而是原封不動地從身體排出。
這個國家的富人,對待仆人極為刻薄。
他們將自己排出的食物收集起來,讓仆人食用。
更有甚者,為了實行節儉之法和生財之道,他們會讓仆人反復食用腐臭的食物,直到仆人惡心嘔吐,無法再吃下去為止。
久而久之,無腸國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在富人殘忍的剝削和壓迫之下,窮人只能無奈離開,另謀出路。
但隨著窮人們的離去,富人們也逐漸成了孤家寡人。
其實,喜歡打壓別人的人,并不是天生想這么做;
而是想通過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想著法子制造難堪,來掩蓋內心深深的自卑感。
人往往就是這樣,在擁有時不懂知足,任性妄為;
而等到失去后,又悵然若失。
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幸福遞減定律,即:
貪得無厭的人,往往會在不知足的情況下,使得自身的幸福感逐漸降低。
向強,是人骨子里的天性,也是人賴以生存的本能。
但若不懂節制,任由欲念膨脹,長此以往,內心就會變得越發空虛,甚至得不償失。
很多時候,你的物質世界越豐富,看起來越強,精神世界也就越匱乏。
要知道,精神愉悅,也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明白了這一點,你便會富養心靈,讓自己活得自在又充實。
航行不久后,唐敖一行人就來到了兩面國。
兩面國的人,有前后兩張面孔,但平時只是露出善臉,而用“浩然巾”將惡臉隱藏。
當他們看到唐敖穿的綢緞衣服,便恭謙有禮;
而見到林之洋穿著粗布衫,就冷若冰霜。
和他們交談時,他們看似和顏悅色,可一轉頭就面露兇相。
唐敖看到有人和林之洋說話時,趁機悄悄在此人背后解開“浩然巾”。
誰知,他竟然看到一張青面獠牙、猙獰恐怖的臉。
見到唐敖窺見了自己隱藏的真面目后,此人便準備伸出長舌釋放毒氣,準備傷害唐敖。
唐敖見勢不妙,趕緊磕頭道歉,這才躲過一劫。
想起一句俗語:
“人心難測深似海,表面笑臉背后刀。”
兩面國的人可以瞬間切換兩張臉的舉動,在現實生活中,也是舉目皆是。
有的人,上一秒還對你恭維奉承,下一秒就在背后詆毀你;
有的人,上一刻還對你表達關懷,一轉頭就開始幸災樂禍。
人前一套,人后又是另一套,這是人的劣根性。
做人,為自己打算是本性使然,但若任由劣根性肆意滋長,并非明智之舉。
與人交往,如果總是處處玩心眼,事事耍心機,那么終會給自己挖下大坑,釀下苦果。
一個人若總以虛情假意待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待你。
正所謂,與人為善,才能與己為善。
真正有修養的人,是與人相處時,以溫情善待彼此;與人合作時,以真心表達誠意。
這是對別人最大的善意,也是給自己最好的愛護。
《世說新語》有言:“百行以德為首。”
遵守道德,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
無論什么時候,行善積德的人,都會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欽佩。
唐敖三人來到大人國后,看到這里的人行動時有云托足,一經立住,云即不動。
經過詢問,他們得知:
人們腳下的云由足生,其色以五彩為貴,黃色次之,黑色最卑。
唐敖看到有個乞丐足登彩云走過來,就問多九公:
“既然五彩為貴,黑色為卑,為何乞丐卻登彩云。”
多九公告訴他,云朵的顏色雖有高下,但它的顏色卻由心生。
心胸寬廣的人,足下自現彩云;心懷不軌的人,足下自生黑云。
大人國的國民皆以黑云為恥,也正因他們彰顯善行,懲治罪惡,因而被鄰邦稱為“大人國。”
云由足生,色隨心變,看似離奇,卻最真實。
佛家有個著名的“因果論”:
即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遵循因果變化的法則,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不同的是:
作惡多端的人,哪怕再用外物來偽裝自己,終究難逃被懲處的命運;
而善良慈悲的人,做任何事都秉持善心,因而也會收獲滿滿的好運;
一個人的福報和禍事,往往就藏在他做事的因果里。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凡事必有痕,行事必有果。
所以,認清一個人,并不是看他說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如果總是放縱自己的行為,人就會失去理智,從而種下惡因,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網上曾有這樣一個提問: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美?”
有一個回答這樣說:
“美,沒有衡量標準,一個人展現真實的自己就是美。”
確實,一個人的美,不僅僅是在外表,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黑齒國內,熱鬧非凡,每個人都通身如墨。
唐敖剛來到這里時,覺得黑齒國的人樣貌丑陋,不由得生出輕視之意。
之后,出于好奇,他和多九公進了一間女私塾。
多九公自恃才高,試圖以博學為難女學生。
誰知這里的女學生,既熟讀經書,也精通音律。
不僅與他對答如流,還反將一軍,令多九公羞愧不已。
后來林之洋告訴他們,這里的女人并不喜歡買胭脂,反倒喜歡買書。
唐敖這才明白,原來黑齒國的人,追求的是真實的美麗和靈魂的富足。
看到過一句話:
“真正的貴族,不是外表與財富,而是真實與品質。”
愛美是人的天性,現實中,也有很多人追求外在的美麗,忽視內在的修養。
然而,無論是人還是物,一旦過度包裝,就會失去它本真的美好。
好的外表固然重要,可若一味只重視皮囊而忽視心靈,便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有品位的人,從不以貌取人,而是重視內在的德行。
因為他們明白,不做作的靈魂才最高貴,不修飾的容貌才最真實。
人活一世,若空有其表而無修為,終究難以在這紛繁的世間站穩腳跟。
生命本就純真,當你懂得摒棄外在浮華,專注內在的修行,才算是真正的關愛自己。
文學大師鄭振鐸曾說:
“《鏡花緣》是一部諷刺性極強的作品,甚至比《儒林外史》更具現實意義。”
唐敖等人游歷諸國所直面的自私貪婪、陽奉陰違,所見識的因果報應、愛慕虛榮,都真實存在于我們身邊。
鏡花水月,雖為虛幻,卻能照見本心。
面對人性的變幻莫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有的人在萬箭穿心之后,變得消極沮喪,而更多的人,是選擇正視并努力克服它。
以理智看待人心,以本真堅守自我,你就不會輕易被偽裝所傷害,被人性的陰暗所摧毀。
當今社會,我們常被快節奏的生活所裹挾,忽視了內心的成長與精神的滋養。
倘若能從這場國學之旅中,汲取智慧,修煉心性,便是一種收獲。
當我們學會不困于人,不迷于物,向真靠近,向善而行,方能以從容的姿態迎接生活的挑戰。
作者 | 幸運星,來源:人間書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