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平凡的,剩余的一二成,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說白了,人人都有所謂的“殘缺感”,而這種殘缺最多的部分,是一個人的自私,甚至是無知。
也正是因為我們身為人類,所以關于人類的痛苦,我們或許都會感受到。
顯然,如果你活得痛苦,迷茫,甚至有一種無力感,其實說到底就是對人性認知不夠。
正如作家王心傲所說:活得痛苦的人,往往是對人性認知淺薄的人。
所以,要想減少被消耗,被拉扯,被影響,被傷害,那就努力對人性進行一番認知。
當你對人性越來越了解的時候,那你就一定能過得越來越好。
做人別自私
經典名著《紅與黑》里說:在人生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在為自己打算。
每個人的人性當中,都有自私的一面,可以說,自私就是一個人的本能,是一個人的天性。
但是,很顯然,一個人要想過得好,那憑借這種本能是不可能的。
就像一個人如果活著,眼里只有自己,心里只有自己的時候,那么對于利益,這些人永遠考慮的只有自己。
那么,當一個人做人做到了這種地步的時候,那么試問在現實里,還有誰會喜歡跟這種人打交道?
我們要認清楚,自私雖然人人都有,但是自己也要清醒地知道,自己也只有遠離自私的習慣和思維,才能把自己帶領到更高的人生位置上。
李誕有句話說得好:“等你接受了人性本就自私這個真相,你就能停止自我拉扯的內心戲。因為你知道問題不在你,而是人就這樣。”
可以說,我們可以理解為人自私,但是,我們也要防著自己也淪為那樣的人。
因為自私就是一個人在人格性格當中的劣根性,而我們唯有慢慢遠離、戒掉,才能真正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
做人要獨立
人最大的痛苦,是因為自己不夠獨立。
試想一下,如果自己足夠獨立,幾乎所有問題都能靠自己一個人解決,幾乎所有事情都能自己一人去做的話。
那么,又怎么需要跟他人產生聯系?滋生關系?或者說又怎么可能需要別人來幫自己?
其實,無論是幫忙,還是幫倒忙,只要一個人足夠獨立,那么自己勢必不需要管別人,也不在乎別人是否會影響到自己。
因為自己心里很清楚,靠自己就行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重要。
畢竟,凡事都可以靠自己獨立解決,不需要求別人的,那么又怎么可能被人影響到自己?
所以說到底,一個人還是靠自己,才能越來越好的。
就像尼采所說:人類崇拜強者,就像植物追逐陽光,都是生命的本能。
另外,人性天生也是慕強的,每個人都恨不得自己能變得越來越強,而那些說不想的,只能說明自己做不到。
所以,做不到,但是內心又想要的話,心理落差就產生了。
對人性越了解,做人越不痛苦
查理·芒格說: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氣和厭惡,不過是在懲罰自己。
人,唯有戒掉或者能控制越來越多的壞習慣,或者遠離人性當中的劣根性。
最終,對人性越來越了解,那么在為人處世上就越來越淡定,越來越從容。
可以說,人的痛苦,就會遠離自己,甚至都能進行掌控。
所以,多一些對人性的認知,才能多一點對生活和人生的掌控。
如此,過得更好,靠自己,才會贏來屬于自己的人生體面,以及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