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澤連斯基
俄烏戰場不僅是炮火紛飛的前線,更是輿論戰的角力場!眾所周知,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盛譽,這得益于其繼承了前蘇聯約70%的軍事遺產與技術。
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在俄烏對抗中,俄羅斯占據著優勢地位。然而,烏克蘭近期卻成功繳獲并破解了俄軍的部分精銳裝備,并將相關技術細節公之于眾。
KH-101巡航導彈
一方面在國際舞臺上指責俄羅斯為恐怖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又在戰場上獲取俄方先進武器系統,雙方不僅在戰場上交鋒,在信息戰領域也從未停歇。
那么,烏軍具體是如何破獲俄軍的高端武器?烏方為此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說明,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是否真如烏克蘭所言存在諸多問題?
俄王牌導彈的發展之路
KH-101巡航導彈由前蘇聯彩虹設計局于1991年開始研制,旨在替代KH-55導彈,成為新一代中程打擊平臺。
該導彈的研發也是為了應對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競爭壓力。此前,KH-55導彈的成功使彩虹設計局聲名鵲起,隨后他們繼續開發出性能更先進的KH-101以延續這一輝煌。
前蘇聯彩紅設計局
這款導彈于2013年正式列裝部隊,用以替換老舊型號,采用了菱形彈體和多面體頭部結構,全長7.5米,重達2300公斤,最大射程可達2000公里,雷達反射面積僅為0.01平方米,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不過,由于蘇聯解體后的經濟困境,彩虹設計局面臨資金短缺、人才流失和技術設備老化等問題,導致包括KH-101在內的多個項目一度陷入停滯。
KH-101巡航導彈
即便如此,工程師們依然堅持推進研發工作,最終在1998年實現了KH-101的首次試射,這也是自1991年以來該項目取得的重大突破。
俄羅斯方面曾對外宣稱,KH-101的最大射程可達3000公里,極端條件下甚至能延伸至5500公里,并配備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可控制在5米以內。
盡管俄方將其視為戰略打擊的核心力量之一,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不少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
KH-101巡航導彈在烏克蘭降落
該型導彈曾在敘利亞戰場投入使用,但由于當地局勢相對簡單,缺乏反導系統和電磁干擾環境,因此未能全面展現其真實作戰效能。
進入2024年后,KH-101進一步升級,新增末端干擾彈機制,可在遭遇電子干擾或地面防空系統時分散敵方注意力,從而提高主彈命中率,此功能在全球范圍內尚屬首創。
KH-101巡航導彈
2025年,俄羅斯宣布計劃年內生產633枚KH-101導彈,以強化其在俄烏沖突中的戰術主導地位。
面對這一威脅,烏克蘭則采取了不同策略——他們在戰場上成功獲取未引爆的KH-101殘骸,并進行了深入分析。
可見,俄烏之間的較量不僅體現在武器對決上,更是一場輿論與技術層面的綜合博弈。那么,烏克蘭對拆解后的KH-101有何發現?
KH-101此巡航導彈
烏拆解俄軍王牌導彈
烏克蘭軍方與西方研究機構指出,俄軍發射的導彈常常出現目標丟失或空中墜毀的情況,其中就包括KH-101。
烏克蘭總參謀部負責人在未來的軍事裝備研究所舉行記者會,介紹了在戰場上擊落多枚新版KH-101的情況,并承認其在精度和抗攔截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烏克蘭召開解剖KH-101此巡航導彈的結論新聞記者會
此次烏方公布的兩處關鍵信息引起關注:首先,這些被擊落的KH-101均為2023年第四季度制造,幾乎剛下線即投入實戰。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軍事禁運并未對其軍工體系造成實質性影響。
若非俄方擁有充足的本土生產能力,則可能是部分西方國家故意向俄提供零部件,借此維持戰爭僵局。
墜毀的KH-101此巡航導彈
正如古語所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边@種局面背后隱藏著復雜的利益博弈。除了上述因素外,烏克蘭在拆解過程中還發現了哪些異常之處?
KH-101此巡航導彈碎片
烏方披露俄方技術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軍迅速掌握制空權,KH-101廣泛用于打擊烏克蘭境內的軍事設施與基礎設施,但其命中率與突防能力屢遭質疑。
在拆解過程中,烏方發現該導彈使用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導航裝置,體積龐大且重量驚人,高達40斤,遠不及現代微型芯片的輕便高效。
KH-101導彈零件
烏克蘭專家還特別提到,俄軍曾使用KH-101攻擊西部某軍火庫,結果因導彈偏離航線誤中附近學校,造成平民傷亡,從而引發國際社會對KH-101性能的廣泛質疑。
此外,烏方指出該導彈的渦扇發動機推力不足,低空飛行穩定性差,最低巡航高度超過100米,極易被雷達探測到。
KH-101導彈零件
相較之下,西方同類導彈的制導系統更為輕巧且抗干擾能力強。烏方稱雖然俄方聲稱命中誤差僅5米,但實際情況往往偏差至少10公里起步,同時制造工藝粗糙,隱身效果未達預期。
烏克蘭已將這份研究報告公之于世,更有外媒評論指出,KH-101的制導系統與冷戰時期相比并無明顯改進,難以適應現代高技術戰爭的需求。
KH-101導彈零件
盡管如此,烏克蘭也在報告中肯定了KH-101的一些進步之處。例如,新批次的KH-101在數字圖像修正與彈載計算機方面有顯著提升,并在機身腹部加裝了攝像頭。
該裝置可實時捕捉地面動態影像,傳輸至彈載計算機進行數字化處理,進而修正飛行路徑,實現更高精度的目標鎖定。
除此之外,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的主力裝備還包括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蘇-57戰斗機以及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了解了俄方的武器配置后,我們再來看看烏克蘭的主要軍事力量有哪些。
蘇—57戰斗機
烏方的王牌武器
烏克蘭用于對抗俄軍的主要遠程打擊武器包括國產“海王星”導彈及其前身蘇聯時期的X-35“海王星”,射程控制在300公里以內,具備一定打擊能力,曾成功擊沉“莫斯科號”巡洋艦。
此外,烏方自主研發的“特倫比塔”巡航導彈以及從美國引進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也成為重要作戰工具。“海馬斯”威力強大,還配備激光制導系統,專門用于攔截俄軍無人機,成功率較高。
與此同時,烏克蘭還部署了“星鏈”通信與雷達系統,原本意在提升戰場指揮效率,但很快便遭到俄軍電子干擾系統的壓制。
烏克蘭X-35海王星
綜上所述,俄烏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清晰可見。盡管KH-101存在諸多缺陷,但它仍是俄羅斯中程打擊的重要支柱,多次對烏克蘭境內的軍事與民用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價值。
即便俄軍部分武器系統存在問題,但整體來看,這場戰爭中俄羅斯的軍事表現日益增強,而烏克蘭則處于持續被動狀態。
海馬斯火箭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