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星火,時代先聲。
從首開留學教育先河的容閎,
到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
再到杰出的
人民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古元
珠海這片熱土始終激蕩著
敢為天下先的浩然之氣。
他們的故事,
不僅關乎個人理想,
更映射出一座城市的靈魂與精神。
今天,
“珠海大先生”歷史文化采訪活動
正式啟動!
7月11日,“教澤綿長 桃李芬芳——珠海大先生”歷史文化采訪活動暨專家座談會在珠海留學文化館舉行,旨在挖掘珠海教育先行者的精神內核,展現深厚文化底蘊,進一步傳播珠海銳意進取、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劍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
活動由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協辦。
徐劍表示,在近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珠海人以開拓精神和卓越貢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認知與文化自信,“珠海大先生”歷史文化采訪活動啟動。希望通過活動,躬身禮先賢、深掘溯文脈,讓珠海人民在新時代征程中更有底氣、勇氣、豪氣,使教育薪火生生不息、弦歌不輟,為城市發展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
座談會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
原黨委書記周溯源,
廣東省社科聯
原專職副主席林有能,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邱捷,
廣東省社科院孫中山研究所
原所長、二級教授王杰,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胡波,
珠海市文史專家、珠海留學文化館
榮譽館長徐惠萍
圍繞“珠海大先生”的
歷史價值、現實意義及傳承路徑
展開了精彩對話。
周溯源評價說,容閎等早期留學生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國人”,而像唐國安這樣的教育先驅,則是把世界眼光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播種人。他們的精神遺產,至今仍在激勵我們以教育之力,托舉民族復興之路。
“有人說廣東是‘文化沙漠’,但事實勝于雄辯。” 林有能指出,“這么多名校由廣東人、珠海人創辦,足以說明這里不僅有文化,而且有大文化。”他建議,“珠海大先生”不應只是一個地方概念,而應上升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希望采訪活動能帶動更多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播。
“今天的珠海在廣東甚至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上占有重要地位。” 邱捷從地域文化視角切入,他直言:“不大的地域出了這么多大家,在中國教育史上十分難得。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依靠愛國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開放包容、務實進取,這就是嶺南文化的精神,大香山文化的精神。“
王杰表示,“珠海大先生”不僅是地方人物群像,更是時代與世界交匯的產物,他們立足鄉土、放眼世界,推動中華文明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從珠海走向全國的這批教育先驅,創辦學校、學科建樹、著書立說,在多個領域展現卓越成就,他們以教育救國的擔當和開風氣之先的精神,為中國近代教育寫下光輝篇章,影響深遠。
胡波則用“敢、開、精、和”四個字概括珠海教育家的精神譜系,敢想敢闖、開放開拓、精益求精、以和聚力,融通中西、聯通內外。正是這種精神,使珠海教育名家“發時代先聲、開時代新風、育時代英才、養時代正氣”。他建議,應持續深化對“珠海大先生”精神譜系的研究,系統編纂人物叢書,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徐惠萍指出,珠海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這片土地孕育了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容閎促成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官派留學運動,讓120名幼童成為走向世界的先行者,其中唐國安等留美幼童推動現代教育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中國最早的大學校長群體和“大先生”。希望通過系統梳理這些“大先生”的歷史貢獻,讓“近代中國看世界的窗口”繼續照亮未來,使他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歷史不會遺忘先行者。
那些“大先生”的信念與擔當,
至今仍在啟迪后人。
后續,
我們將在“珠海大先生”系列報道中,
穿越百年時光,
追溯唐國安、唐有恒等
珠海教育先行者的傳奇人生,
帶領大家一起
走近他們,讀懂他們。
敬請期待!
文/珠海發布 張映竹
圖/珠海發布 吳長賦
封面來源于珠海高新區
編輯/黃青芳
責任編輯/田海
三審/孟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