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高調宣布“美國黨”成立,可就在同一天,美國空軍暫停與SpaceX合作項目。馬斯克創立“美國黨”,背后有深層商業原因。特朗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對馬斯克商業帝國沖擊不小。像特斯拉,一直靠賣碳積分增加收入,這法案卻削減新能源補貼,特斯拉碳積分交易收入大幅縮水。據估算,按之前補貼政策,特斯拉每年碳積分交易能入賬幾十億美元,法案實施后,未來幾年這部分收入可能少一半還多,直接影響特斯拉利潤與發展規劃。
馬斯克(資料圖)
馬斯克和特朗普在政治理念上也不對付。馬斯克主張政府開源節流,尤其削減不必要軍事開支,把錢投到科研、新能源等領域。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卻反其道而行,增加軍費、削減醫保和營養補助等民生支出。馬斯克覺得這是短視,損害美國長期競爭力,還加劇社會貧富分化。理念不合,加上商業利益受損,馬斯克決定用政治手段捍衛權益,成立“美國黨”。
美國空軍暫停與SpaceX在約翰斯頓環礁的火箭項目,給出理由是考慮環境影響,要重新選試驗場地。但這事透著蹊蹺,項目推進幾年,環評也做了,突然暫停,時間點太敏感,剛好在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當天。
約翰斯頓環礁火箭項目對SpaceX意義重大,是拓展太空業務關鍵一步,若成功,能拿下更多軍方和商業訂單。空軍暫停項目,讓SpaceX前期投入打了水漂,還打亂后續發展計劃。這背后,可能是軍方給馬斯克政治警告。馬斯克涉足政治,挑戰傳統政治格局,軍方擔心影響自身利益與政治影響力,用這招給馬斯克下馬威,警告他別太過分。
美國政治舞臺,第三黨想出頭,難如登天。歷史上,自由黨、改革黨等第三黨,大多曇花一現。1992年佩羅創建改革黨,參加總統大選,雖得票率達19%,吸引不少選民關注,可之后發展不順,沒幾年就銷聲匿跡。從數據看,過去幾十年,第三黨總統候選人平均得票率不到5%,在國會幾乎沒席位。
特朗普(資料圖)
其一,制度障礙。美國選舉實行“贏者通吃”制度,總統大選按州劃分選區,一州內得票最多候選人贏下該州全部選舉人票。這讓第三黨候選人難在全國范圍集聚選票,就算在部分地區支持率高,也難贏選舉人票。而且,各州對政黨參選資格要求嚴格,新黨需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選民簽名,才能獲得參選資格,對剛成立“美國黨”來說,這是艱巨任務。
其二,資金和資源短缺。組建政黨要花大把錢,搞競選活動、宣傳推廣、招募人員等都要錢。傳統兩黨有深厚資金積累和廣泛人脈資源,民主黨和共和黨每年競選資金都在幾十億美元,背后有大財團、企業支持?!懊绹h”剛成立,資金來源有限,馬斯克雖有錢,但靠他一人難支撐政黨長期運作,在資金和資源競爭上,“美國黨”遠遠落后。
其三,選民認同難。美國選民長期受兩黨政治熏陶,政治傾向固化,對第三黨接受度低。馬斯克雖有大量粉絲,可粉絲和選民是兩碼事,粉絲關注他商業成就和創新理念,不一定支持他政治主張。“美國黨”要贏得選民信任,需提出有吸引力政策綱領,建立完善組織架構和基層網絡,這對新黨來說,談何容易。
一是妥協。馬斯克可與特朗普政府或傳統政治勢力談判,放棄部分政治訴求,換取商業利益保障。比如,不再公開反對“大而美”法案,支持政府某些政策,軍方可能恢復與SpaceX合作項目,傳統政治勢力也可能減少對“美國黨”打壓。但這樣做,馬斯克會失去部分支持者信任,被指責為政治投機者,“美國黨”發展也會受限制,難實現打破政治格局目標。
二是抗爭。馬斯克可利用財富、影響力和粉絲基礎,繼續推動“美國黨”發展。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社交媒體、演講等方式,向選民傳播政治理念,吸引更多支持者。還能投入資金,支持“美國黨”候選人參加地方選舉,積累政治經驗和資源,逐步擴大影響力。不過,這條路風險大,可能面臨更激烈政治打壓,商業利益也可能受更大損失,甚至危及馬斯克個人聲譽和商業帝國根基。
特朗普(資料圖)
總之,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引發美國政治和商業領域震蕩。軍方出手只是開始,“美國黨”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馬斯克能否帶領“美國黨”突破困境,實現政治抱負,還是會在重重壓力下妥協,甚至鎩羽而歸?這不僅關系馬斯克個人命運,也將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